和其他地區相比,亞洲的包裝類保健食品市場稍顯落後,因為很多當地菜肴都是以蔬菜為主料的,本來就已經相當健康。然而隨著近些年來亞洲經濟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快餐連鎖店進駐亞洲市場,冰激凌和巧克力等食物也愈發受歡迎。
業內人士稱,高熱量的垃圾食品走到哪里,保健食品就跟到哪里。他們預計未來幾年亞洲的保健食品市場將有強勁增長。市場預測公司Business Monitor的亞洲飲食部門負責人Lyndsey Anderson表示,亞洲食品產品中大約有5%是保健類食品。
Anderson表示,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國家,亞麻籽、麥芽、大豆制品等功能性保健食品市場的規模大約為200億美元。據調研公司DataMonitor預計,2006年,除日本外的亞洲國家,維他命和蛋白質混合制品等膳食補充劑行業的市場規模大約為140億美元。
位于新加坡的食益補太平洋有限公司(CERE.SI: 行情)生產雞精等產品,該公司表示,2004年到2008年其利潤增長了33%。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消費者因工作壓力感到愈發疲倦,他們開始尋找能快速滿足健康需要的產品。”
飲料市場也開始愈發“健康化”。可口可樂公司(KO.N: 行情)繼在香港市場推出杏仁、棗、梨等口味的飲料後,上月又在日本推出了新的礦泉水產品。去年10月,百事公司(PEP.N: 行情)在印度推出了SoBe系列飲料,包括強化型茶飲料、果汁混合型飲料和能量飲料。
雀巢公司(NESN.VX: 行情)于2007年首先推出了益生菌酸奶飲料,印度最大的茶葉公司Tata Tea最近則推出了一系列配有茶、水果和人參的冷飲。
閱讀下一篇
維生素D不足能夠導致青少年肥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