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西醫由于在肝病病理方面認識的角度不同,決定了它們在肝病治療上的出發點也不盡相同。徐州市傳染病醫院肝病專家劉紹龍認為,中醫肝講究整體觀,是作為綜合性功能單位,是與肝相關的各種表現。在中醫理論中,肝具有調節情志活動、促進消化吸收、促進血液運行、促進水液代謝、通調月經、貯藏血液和調節血流量等功能;主要負責管理身體各種物質的流通及運輸。而西醫所說的肝是解剖意義上的一個器官,也是人體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不過,西醫在肝病的治療上也會考慮它的功能對周圍相關臟器的影響。
“臨床上我們發現,約七成的肝病患者存在情緒問題,如感覺焦慮、抑郁、孤立等。由于對肝病是否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等問題的擔憂和恐懼,患者往往在經濟、工作環境和人際關系等諸多方面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導致這個人群的自殺率、離婚率都很高,更別提對病情本身的控制了”,不過劉主任也表示,“其實,只要通過科學的防治,包括對傳播途徑的控制、疫苗的普及以及患者的自律等,肝病的危害還是可以控制的。”
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藥物在肝里代謝和分解,所以用藥一定要簡潔,根據患者的病情進展、經濟情況科學合理地使用,一般2~3種就可以了——維生素不算。更重要的是預防,通過健康教育、改良生活方式、去除誘因多方面努力,才能把肝病拒之門外。
肝臟代償能力很強,小問題的時候不產生癥狀,一旦出現癥狀往往病情嚴重。正因如此,人們平時應該加強對肝臟的保護意識,一旦出現問題就應及早就醫,避免一拖再拖導致病情惡化。以下13種癥狀出現就應到醫院就診:
1.全身倦怠感日趨嚴重;2.食欲不振,有惡心感覺;3.持續性微熱,或并發惡寒;4.注意力不容易集中;5.酒量突然減少;6.臉色晦暗失去光澤;7.皮膚呈黃疸色或覺瘙癢;8.尿液變為啤酒色;9.便秘,便色灰白;10.心前區感到脹悶;11.右上腹部悶痛;12.黑斑增加;13.四肢麻痹、口臭。
肝癌病人90%以上有乙肝史,過量飲酒也是肝癌的“導火線”之一,工作勞累、精神緊張、經常熬夜的年輕人患肝癌的比例正在上升。劉主任提醒,肝癌多是發生在病毒性肝炎以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尤其是肝炎后出現肝硬化的患者,所以肝硬化患者應定期到有經驗的專科醫院檢查,每年不應少于3~4次。
特邀專家
劉紹龍,徐州市傳染病醫院副主任中醫師,從事肝病臨床及教學工作十余年,曾獲“白求恩式醫務工作者”稱號。臨床經驗豐富,尤其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各型急、慢性肝炎、肝硬變、脂肪肝、肝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