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傳染病/肝病防治頻道 :“通過近幾年醫院及社會各界尤其是新聞媒體的大力宣傳,“乙肝需要抗病毒”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我國的乙肝抗病毒治療正在走上正軌。”
徐州市傳染病醫院肝病專家王驥主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但是廣大乙肝患者對抗病毒治療還有很多認識上的誤區,包括抗病毒的療程以及停藥的時機等,而這些因素恰恰就是抗病毒治療能否成功的關鍵。
常見誤區1:抗病毒需要終身服藥
專家詳解:大多數患者認為乙肝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需要終身服藥。這種錯誤的觀念一方面影響了患者的情緒和生活質量;一方面也讓不少患者把抗病毒治療視作“不歸路”。“其實抗病毒治療不等于終身服藥。”王驥主任介紹說,根據最新的《2010年中國慢性乙型肝炎治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e抗原陽性病人治療后如果實現了“雙達標”,即血液中的HBVDNA檢測不到,同時e抗原發生血清學轉換(e抗原消失、e抗體產生),此后每半年復查一次,連續兩次都達標,就可以考慮停藥。近年來的臨床數據表明,有一些抗病毒藥物如替比夫定等,在抑制HBVDNA和促進e抗原轉換方面均有優勢,更有助于患者實現“雙達標”。
專家詳解:許多患者有決心和乙肝病毒打一場“持久戰”。但對于這場戰斗究竟要堅持多久,缺乏科學認識。抗病毒治療要有耐心,能夠停藥當然好,但前提是必須完成足夠的療程,達到預定的治療目標。《指南》要求,e抗原陽性病人實現“雙達標”后要堅持治療至少1年,并定期復查。至于e抗原陰性的患者,按照我國的指南和國際上大多數指南的建議,基本療程應堅持兩年半,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盡可能延長療程,以獲得更佳的應答。
常見誤區3:參照別人按時停藥
專家詳解:臨床上有患者抱怨,為什么有的病友兩年就治“好”了,而我卻沒能按時停藥。事實上不同患者的病情各異,治療效果也不一樣,停藥時間不能一刀切。臨床上可通過“路線圖”來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提高療效。以替比夫定為例,患者服藥6個月,如果每毫升血液中 HBVDNA不能降到10000拷貝以下,就需要加強隨訪,必要時可以調整治療方案。
王主任忠告廣大患者,乙肝抗病毒決不是一條坦途,但只要我們選擇正確的藥物、選擇科學的治療方案,并且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走上一條希望之路,最終實現停藥。患者們一定要有這個信心。
本期特邀專家 王驥,主任醫師,一病區主任、徐州醫學院兼職副教授,中華醫學會徐州市感染病分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傳染病臨床教學與研究,對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診療有獨到之處,擅長肝組織病理常規及免疫組織化學檢查,尤其擅長肝癌及巨脾、囊腫的介入治療。承擔多項市級科研課題,曾獲徐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