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傳染頻道:2024年1月6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北京地壇醫院徐州醫院(徐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正式掛牌,全國唯一一個國家傳染病區域醫療中心項目正式啟動運營。一年來,項目建設全面落實政府“真支持”、地壇“真心干”、七院“真配合”,從綜合管理、學科發展、技術引進、人才培養、基礎建設等方面綜合施策,取得了明顯的提升。
提優賦能 大力推動優勢學科發展
作為老牌傳染病醫院,徐州醫院肝病科一直是特色學科,如何做到優勢學科的提優賦能?
2024年2月中旬,由地壇醫院整建制肝病醫護團隊增開肝病三科,派駐專家劉如玉擔任肝病中心主任兼肝病三科主任,肝病中心高級專家謝雯、謝堯、邢卉春教授,全面參與肝病學科醫教研工作。
在劉如玉的帶領下,肝病中心先后增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脂肪肝門診、酒精肝硬化、肝衰竭門診、肝癌介入門診等肝病相關特色門診。地壇醫院肝病專家團隊在“慢性乙型肝炎預防、診療創新技術的建立及推廣應用”的研究成果中,慢乙肝臨床治愈率達10%-65%,居全國領先。進駐后,劉如玉便積極推動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愈門診建設,對慢乙肝臨床治愈優勢人群按照表面抗原水平的不同進行分層管理,并制定個體化的診療方案,同時提供預約掛號、規范檢查的一站式服務,并推動搭建了乙肝專病數據庫,對患者進行疾病風險預判,智能輔助治療等。截至目前,已成功實現乙肝臨床治愈患者9人。
到徐工作一段時間后,劉如玉發現徐州醫院在肝癌患者的臨床診療方面差距較大,決定推動提升肝癌患者的診治能力和水平,率先在徐州醫院開啟靶免治療。2024年8月26日,一面寫著“醫德高尚幸得良醫、關愛病人勝似親人”的錦旗送到劉如玉手中。送錦旗的患者便是在劉如玉的推薦下接受靶向聯合免疫治療。目前,劉如玉正乘著醫院與徐州健康研究院合作的契機,嘗試開展肝癌患者的細胞治療。
一年來,在劉如玉的帶領下,徐州醫院肝病中心已形成以肝硬化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精準斷流術、疑難危重肝病診治、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愈門診為三大診療特色的肝病中心,肝病中心出院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25.68%。
為了讓優質醫療資源惠及更多群眾,醫院也在不斷加強與外部聯系,推動醫療資源下沉,不斷拓寬輻射范圍。2024年11月,牽頭成立淮海經濟區慢性肝病專科聯盟,來自13個地區33家醫療機構成為聯盟單位,聚合資源、輻射聯動,推動區域慢性肝病診療“同質化、高水平”發展。
除肝病中心外,醫院整合建設結核中心,在地壇醫院常務副院長兼徐州醫院院長陳效友的帶領下常規開展疑難病例討論,多學科會診,進一步提高診療水平,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同時整合提優感染性疾病中心,加強危重癥醫學科、中西醫結合科、外科、介入科等一批臨床科室建設,為徐州醫院傳統優勢學科建設打開新天地。
完善支持 提升醫技科室保障能力
臨床學科建設離不了醫技科室診療能力的保障。為進一步完善學科建設技術支撐,地壇進駐后,先后統籌調整原有醫技科室設置,建立超聲中心;擴大支氣管鏡及消化內鏡的業務用房,建立內鏡中心;統籌影像科業務用房,優化就診流程,設置醫學影像中心;2024年7月中旬,增設血液透析室,滿足不同傳染性疾病合并腎功能衰竭患者就醫需求,目前已開放透析機13臺;2024年8月,整裝重啟病理科,派駐周新剛任病理科主任,結束了病理項目外送的歷史,同時與地壇醫院遠程協同進行病理診斷,做到病理診斷兩院同質化;先后選派檢驗各專業組組長4人輪替到徐州醫院指導檢驗科建設工作,推動完善檢驗質量管理體系,并成功建設為徐州市重點專科;2024年12月底,新手術室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為外科及介入開展相關手術提供硬件保障。
肝硬化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精準斷流術(ESVD),為北京地壇醫院內鏡中心首創技術。該技術創始人李坪主任定期來徐州醫院指導,并親自為疑難患者進行治療,85歲的路大娘就是其中一名患者。被查出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她曾多次輾轉徐州各個醫院,始終沒法解決病痛,最終是李坪主任為其解決病痛。“病人的認可就是我們堅持的動力”。一年來,李坪主任團隊成員林毅軍、梁秀霞先后長期派駐徐州,常規開展該項技術。
沒有技術創新和提升,就談不上醫療質量保障。王連雙對這句話深有體會。2024年1月份,他剛來到徐州醫院超聲醫學科時,科室尚未開展介入超聲治療。他與科內人員一起,經過近一個月的準備,完成了介入超聲診室的改造工作,并在2024年2月份成功完成超聲引導下治療,實現了徐州醫院介入超聲從無到有的跨越。2024年7月份,殷志勇接任王連雙坐鎮超聲科,進一步推動介入超聲和聲學造影檢查發展。
一年來,地壇醫院累計分批派駐涵蓋肝病、消化內鏡、心內、神內、超聲、影像、病理、血透、護理、管理等專業的核心團隊開展工作,年度內共審批通過55項新技術,其中江蘇省限制性技術6項,在超聲、影像、內鏡、病理、肝臟腫瘤治療、透析等技術上填補了醫院技術空白,已開展新技術48項,診療2885例患者,快速提升了臨床診治能力。
開疆擴土 穩步搭建綜合學科建設
綜合學科建設是推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2024年7月份,地壇醫院派駐高俊華為徐州醫院副院長,全面負責推進綜合學科建設工作。2024年9月起,徐州醫院神經內科、心內科、消化內科門診正式開診,首批坐診專家均為北京地壇醫院派駐專家,其中高俊華坐診神經內科、梁秀霞坐診消化內科、魏望江坐診心內科。2024年10月,地壇醫院外科主任“天團”來徐交流外科學科發展,并開展外科義診活動。2024年10月30日,在前期門診打下基礎、基礎設施設備完善的情況下,徐州醫院內科正式開科,外科經調整后正式投入使用。2024年11月1日起,呼吸內科、內分泌科正式接診。
科室成立后,在高俊華的指導和帶領下,不斷完善落實疑難病會診制度,推進新技術應用,增強服務能力,優化北京-徐州多學科協作診療、解決疑難重癥的路徑。短短1個多月,京徐專家合作,已完成普外科手術2例、骨科手術5例、介入手術4例,提升為傳染性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綜合救治服務的能力。
這一年,據初步統計,醫院服務量與質均有明顯提升,門急診人次同比增長22.72%,出院人次同比增長48.62%;三、四級手術例數同比增長46.29%;危重癥患者人次同比增長104.86%;疑難病例同比增長64.73%,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提升為97.6%。
人才興院 大力推動科創啟迪培育
“感謝地壇醫院提供可以棲息的枝丫,感謝各位老師悉心教導飛翔的技能。再見,京順東街8號”。2024年12月20日,在北京地壇醫院接受了為期6個月的進修學習后,李星在返回徐州的路途中發出這樣的感慨。
作為徐州醫院影像科的一名工作人員,李星十分珍惜到地壇進修的這個機會,“進修期間,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豐富的病例分析,我的診斷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學會了如何更細致地分析影像特征,結合患者病史作出更精確的診斷。同時接觸到醫學影像領域發展的新技術、新思路,增強在團隊溝通、獨立思考的能力”。談起這次培訓的收獲,李星笑著說,“一句兩句說不完,簡單概括,就是受益匪淺”。
人才是提升醫療質量的核心。在持續加強派駐力量的同時,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不斷強化人員儲備和人才培養,一方面通過人員招聘,引入新鮮血液。另一方面,全面啟動“授業式、進駐式”人才培養模式,分批派遣人員赴北京地壇醫院進修學習工作,共派出醫、技、護、管人員29人到地壇進修。同時,注重在職人員專業培訓,每月組織醫務人員參加北京地壇醫院的院內業務講座及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培訓班。此外,各學科根據學科建設發展需求,與北京地壇醫院對口專業不斷加強日常的交流與學習,肝病中心自2024年3月起每周開展業務講座,疑難病例討論及教學查房。影像科每兩周一次與北京地壇醫院開展線上輪流專業授課培訓。超聲科每周一次參與北京地壇醫院開展線上業務培訓。截至目前組織或參與各類業務培訓20場次,參加培訓近2000人次,通過業務培訓,進一步推動了兩院學科同質化管理的進程。
人才與科研是推動醫院發展不可或缺的源動力。在做好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如何推動科研創新成為醫院要研究的重要課題。為做好徐州醫院科創工作,陳效友親自掛帥,由總院派駐楊旭來徐指導,結合醫院建設發展目標,依托科研項目籌建臨床生物樣本庫;先后邀請地壇專家進行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系列培訓4次,開展科研項目一對一專家輔導5輪、38人次,為科技創新打下基礎。
2024年4月,醫院制定了《院級科研項目申報管理暫行規定》,設立院內科研基金,地壇醫院給予經費資助,徐州醫院實行1:1匹配,為青年科技人才支持科研的“第一桶金”。經過前期評定、專家評審、綜合評議、院長辦公會正式批準,共8個項目成功立項。
在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進程中,每年有1000萬元的科研專項經費,為了真正將經費利用好、達到為醫院發展賦能的效果,陳效友親自推動,制定《徐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臨床研究和科研創新轉化專項實施方案(試行)》,地壇派駐專家對申報的課題進行一對一指導,經形式審查、專家會議評審,最終立項診療能力提升項目5項及專病隊列項目7項。
對內打基礎,對外擴輻射。為推動科研工作向高質量發展,通過地壇醫院的品牌形象,徐州醫院與徐州健康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圍繞生物細胞、傳染病防控相關的科研攻關項目等領域開展全面、深入的戰略合作,促進臨床科研轉化。
聚力同行 全面推進北京-徐州同質化管理
2024年1月1日,由陳效友帶隊,首批10名地壇派駐人員正式開啟在徐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征程。
剛到徐州,王君麗擔任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除了做好“班長”協助執行院長帶好派駐隊伍、做好隊伍保障外,她牽頭管理制度梳理修訂工作,組織搭建起醫院決策、行政管理、醫療服務、應急管理的制度框架。2024年7月份,王君麗被任命為徐州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全面負責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統籌和宣傳工作,一年下來,她共參加市政府調度會19次,各類報告60余期,組織接待各級領導調研督導10余場次。談起在徐州醫院的工作,王君麗笑稱自己是“后勤員”“聯絡員”“參謀員”“指導員”“宣傳員”,成了名副其實的“大班長”。
為確保同質化管理落實到各個科室,地壇醫院持續加強派駐力量,一年來先后派駐院長兼法人1人、副院長2人;醫、技、護、管各類人員共113人,其中長期派駐人員43人、臨時派駐人員70人(112人次);同時推行“雙主任”聘用制,任用12名派駐干部為項目醫院中層管理干部。派駐團隊協同各科室深耕細作,深入摸底各個科室建設,打框架、建制度、修流程,一年來累計完善院級制度共60余項。
運營管理是醫院管理工作中重要一環,運營辦主任白雪垠一到徐州就著手梳理財務制度、績效制度、進行數據測算,并先后完善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強化資金管理流程、修訂完善內部績效考核方案,為優化現代醫院財務管理制度打下基礎。
不僅是行政管理,在護理、院感、醫療、影像、超聲等業務科室,同樣也推動北京-徐州同質同行同創。作為派駐到徐州醫院的護理部主任,張俊霞回憶剛到徐州工作的場景,當時只感覺“任重道遠”“200多項規章制度要進行分類、整合,是一個大工程”張俊霞笑著說。她每天都到病房走訪,對發現的問題逐一解決,在她的指導下,先后建立“地壇-徐州”月度護理管理、護理業務查房機制,統籌護理隊伍管理,完成新一屆護士長崗位競聘工作。付出總有回報,2024年,徐州醫院肝病科護理、結核科護理、感染科護理成功創建為市級臨床護理專科。
綜合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給院感防控工作增加了新的難題和挑戰。房雅娟是下半年派駐到徐州醫院負責搭建綜合學科建設下院感防控網絡。到崗后,房雅娟迅速摸清院感工作模式,梳理存在的問題與漏洞,在全面落實“三區兩線”院感管理基礎上,督導落實各方責任,先后完善院感規范制度和流程116項、修訂醫院感染質量控制評價標準3次共涉及19個科室56項目,并整理匯編醫院感染管理質控手冊下發到科室。“院感工作決不能馬虎,只有院感防控做好了,才能讓臨床更好地發展”,房雅娟說道。
擴容提效 推進基礎保障提檔升級
2024年12月,徐州醫院全新數據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為醫院的智慧醫療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地壇進駐后,錨定“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建設目標,在調研、評估的基礎上,科學規劃信息化建設方案,爭取4500萬元資金保障,目前主系統(醫院信息平臺、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一體化醫生工作站、實驗室檢驗管理系統、PACS系統)上線完成,通過了四級電子病歷評審,互聯網醫院牌照也即將申請下來,大幅提升了醫療服務的便捷性、拓展服務覆蓋面。
2024年6月,江蘇省首臺超高端超聲系統邁瑞昆侖Resona A20落戶徐州醫院。“這可真是臺好寶貝”,超聲醫學科主任助理韓帆開心地說。有了先進設備的加持,在地壇派駐專家的帶領下,超聲科常規開展各類超聲介入治療。2024年9月初,徐州首臺國產聯影全新一代的高端全身應用型3.0T磁共振(uMR 880)在徐州醫院正式啟用,讓醫院自此告別了“無磁時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地壇醫院的指導下,對標“高品質、高服務”,通過層層論證,制定設備購置計劃,分四批完成首批29臺(套)亟需設備采購,目前已全部安裝投入使用;2024年11月,啟動第二批177臺(套)設備采購工作。
2024年12月27日,醫院二期改擴建工程主體建設正式封頂。從1月份剛進駐時的平地,到現在高樓矗立,陳效友心里有很多感慨,“一年來,項目建設全面落實政府真支持、地壇真想干、七院真配合,醫院建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項目發展就像眼前的高樓一樣,高屋建瓴,立足于徐州,服務于淮海。”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