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導醫紀實/傳染頻道: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和飲酒量增多,脂肪肝正成為我國越來越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肝病。中性脂肪以脂滴的形式異常的積聚肝臟內,若累及5%以上的肝細胞即引起肝細胞脂肪變,又稱為脂肪肝。下面淺談我在門診工作經常碰到的幾個與脂肪肝相關的誤區:

1、對脂肪肝的危害認識不足,沒有足夠的重視
調查表明,我國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介于12.5%~35.4%之間,且呈逐年上升趨勢。肥胖和代謝綜合征現已成為我國居民健康體檢脂肪肝和肝臟酶學指標異常的首要原因。目前仍有很多人以為,脂肪肝的影響范圍,僅限于肝臟而且是良性病變,只要轉氨酶不增高就不要緊。但是,脂肪肝是一頭“披著羊皮的狼”:攻占肝臟只是第一步,長期的脂肪肝不但可以導致進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而且會促發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慢性腎病、結直腸癌等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數倍。此外,代謝異常產物還會加重肝臟功能損傷,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可能造成代謝綜合征以及機體多器官損傷。
2、談脂肪色變
脂肪最早被曲解,源于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和古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他們一致認為,無論雌雄,肥胖的動物更容易不孕不育。近現代,健康產業為了銷售產品,拼命地妖魔化脂肪。
事實上,脂肪能夠為人體提供能量,保護內臟,參與機體代謝活動,脂肪總攝入量不足時,很容易造成能量營養不良。尤其是老人,食物攝入量減少,消化能力衰退,更易出現營養不足問題,如濕疹等皮膚病,還可引起脂溶性維生素A、D、E缺乏,出現干眼病、夜盲癥、骨質疏松等。對于女性而言,如果缺少了它,可能會皮膚狀態差、脫發,并且還會造成月經紊亂甚至影響生育。

“壞”脂肪——飽和脂肪酸會直接導致壞膽固醇指標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反式脂肪酸”是公認的壞脂肪,它是已知的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膳食獨立危險因素,常見于加工類谷物,如餅干、糕點、曲奇中,還存在于超市、飯店反復使用的食用油里。
3、肥胖相關脂肪肝患者減重過程中長時間極低卡飲食危害很大
肥胖是導致脂肪肝的重要危險因素,減肥對脂肪肝和肝功能的改善有效但并非絕對有效。常見的減肥方法包括節制飲食,加強運動,修正不良行為,服用減肥藥物,代謝手術和極低熱量飲食。極低熱量飲食因不良反應大,不宜用于活動性肝病患者,更不宜長期應用,減肥過程中必須監測體重和肝功能。目前認為導致體重急劇下降的減肥方法對肝臟有不良影響,我們在臨床上經常遇到因服用減肥保健品或減肥中成藥,導致藥物性肝損傷和腎損害的病例。體重下降過快(每月體重下降>2kg)的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同時加用保肝藥物,避免肝功能惡化。
對于脂肪肝請充分重視其危害,依從專科醫生恰當合理的行為、飲食、運動處方及治療方案,長期且科學地管理治療脂肪肝對健康有深淵的意義。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