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名醫訪談:由于近些年來母乳喂養的廣泛宣傳,新媽媽們對母乳喂養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來越多的產婦加入到母乳喂養的大軍中。但在哺乳期間,媽媽們往往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沒有更好的照顧自己。因為一旦媽媽生病,病原體不僅會通過乳汁感染到寶寶,用藥治療也會成為棘手的問題,用藥不當很可能會“禍及嬰兒”。
兩個月寶寶患鵝口瘡 竟是“母乳”惹的禍
最近,剛滿兩個月的小布丁吃奶時總是哭鬧不止,這讓布丁媽媽很疑惑。仔細觀察后發現小布丁的口腔里長了一層白膜,雪白雪白的連成一片。布丁媽媽嚇壞了,趕緊帶孩子到社區醫院檢查,醫生說得的是鵝口瘡。
醫生告知,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與媽媽有直接關系。醫生詢問布丁的媽媽平常是否注意個人衛生或者最近服用過抗生素類的藥物?如果不注意個人衛生會將念珠菌傳染給孩子,服用了廣譜類抗生素,也會把細菌殺死,真菌出來搗亂,導致鵝口瘡。
布丁媽媽仔細想了想,自己平常很講究個人衛生,抱孩子或哺乳前都會先洗手。只是前幾天,布丁媽媽感覺嗓子發炎、腫痛,擔心感冒加重就自己找出家里的備用消炎藥吃了,沒多久孩子就出現吃奶哭鬧得情況,想來是這個原因。因為自己用藥胡亂吃藥,給孩子帶來這么大的傷害,布丁媽媽自責不已。
哺乳期亂用藥 會致嬰幼兒神經、生殖系統損傷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藥事科石祥奎主任說:“哺乳期安全用藥和孕期一樣重要,大意不得。藥物通過母體的乳汁傳給嬰幼兒,嬰幼兒的肝臟、腎臟等器官尚未發育成熟,稍不注意就會造成損傷。”
特別是一歲以內的嬰幼兒到18歲整個成長階段,有兩大系統始終伴隨著生長發育而發育,和用藥有直接關系。一個是神經系統,一個是生殖系統。在這個時間內,很多藥物會對這兩大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神經系統方面主要是聽力、視力的損傷。生殖系統方面,特別是核酸類藥物(利巴韋林等)會導致小孩的生殖系統畸形。
另外,石祥奎主任還提到,1歲以內的嬰幼兒整個肝臟、腎臟功能還尚未發育健全,大部分的藥物,特別是水溶性高、分子量小的藥物都能通過血液循環,對肝臟、腎臟會帶來損傷,如果劑量掌握不準危害會馬上表現出來。所以說,哺乳期間藥一定要經過醫生的指導。
哺乳期用藥堅守四原則 慎用、禁用要分清
說到用藥指導,最關鍵的要學會看藥品說明書,看清注意事項哺乳期是否能用。對于藥物的使用,石祥奎主任做了一個詳細的劃分。第一,能夠安全使用的藥物;第二,慎用的藥物;第三,禁用類藥物。藥品說明書提到慎用、禁用,在不得不用的情況下使用了一定要暫停母乳,間隔時間要有專業藥師指導。
石祥奎主任建議,哺乳期用藥堅守以下四個原則:
1、不隨意亂服藥物。需要用藥時,向醫生說明正在喂奶,不可自己隨意服藥。2、用藥時合理調整哺乳時間。為了減少寶寶吸收藥量,可以在哺乳后馬上服藥,并延遲下次哺乳時間,至少間隔4小時以上,以便更多的藥物排出體外。3、不可濫用中成藥。有些中藥對產后媽媽有滋養補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有些中藥會進入乳汁,或有回奶作用。4、不宜服用避孕藥物。避孕藥中的有效成分會隨著乳汁進入寶寶體內,使男嬰乳房變大及女嬰應道上皮增生。哺乳期媽媽不能服用。
藥物大多可以隨著血液循環進入乳汁當中,為了方便哺乳期媽媽認清禁忌藥物,石祥奎主任特地做了哺乳期不宜服用藥物總結:
抗生素:紅霉素、四環素、卡那霉素等
鎮靜催眠藥物:魯米那、阿米托、安定等。
鎮痛藥:嗎啡、可待因、美沙酮等。
抗甲狀腺藥:典劑、他巴唑、硫氧嘧啶等。
抗腫瘤藥物。
其他:磺胺藥、滅滴靈、痢特靈、阿司匹林、水楊酸鈉、瀉藥等。
母乳是媽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好的乳汁不僅需要媽媽健康的身體、充足的營養,還需要女性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抽煙、喝酒、熬夜、高油脂食品、高糖分飲料等,這些都是不利于母乳喂養的。既然選擇了母乳喂養就要提高自控力,為了自己的下一代,盡力提供高質量的營養保證。
本期專家:石祥奎,畢業于中國藥科大學藥學專業,本科,副主任藥師,從事臨床藥學工作23年,對于臨床藥學服務有一定經驗。現為徐州市婦幼保健院藥事科副主任,徐州市藥學會理事,江蘇省藥學會抗感染藥學組會員,中國藥學會會員。發表論文16篇,承擔市級課題4項,局級課題1項。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