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專家訪談:曲美慧 報道 一場秋雨一場寒。入秋之后,感冒患者明顯增多。徐州市中醫院呼吸科主任翟芳芝介紹,這幾天她平均每天接診十幾名感冒發燒的患者,不少患者因為之前感冒一直拖著轉成了肺炎,咳嗽不止。普通感冒也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秋季天氣變化無常,溫差較大,是容易感冒的季節。翟主任提醒廣大患者,別拿“感冒”不當病,硬抗著不及時就醫,可能會加重病情,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秋冬感冒以風寒為主,中醫認為感冒是感受觸冒風邪所致的常見外感疾病,根據辨證可分為:
風寒證(主要表現為無汗、頭痛,肢節疼痛,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喉痛、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熱水);風熱證(主要表現為汗瀉不暢,頭脹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流黃濁涕,口渴欲飲);暑濕證(見于夏季,身熱,汗少,頭昏脹痛,肢體酸痛,咳嗽,痰黏,鼻流濁涕,心煩口渴等)。
翟主任介紹,前一段時間感冒患者以風熱型為主,主要是由于長期吹空調,體熱排不出導致,這幾天感冒的則多為風寒型,氣溫驟然降低,一些年輕人未及時添衣,寒氣入侵所致。當感冒發生時,患者應及時去醫院診治,由醫生根據辨證論治,避免用藥不當。而且,中藥治療必須要早才能有較好的效果。
感冒硬扛“扛”出肺炎
一周前,23歲的張小姐晚上和朋友聚會,吹了涼風,患上感冒,經常咳嗽。張小姐覺得感冒不算什么大毛病,沒有吃藥,想自行痊愈。誰知第三天晚上出現了發燒癥狀,第四天咳嗽愈加厲害,痰量增多,晚上又發燒到38.1℃。家人忙帶她去中醫院呼吸科就診,結果發現感冒已經引發輕度肺炎,幸虧就診不算太晚,病情不算太嚴重。“如果你連續三四天經常發燒燒到38℃以上,而且咳嗽越來越厲害,痰量增多,體虛無力,就要警惕感冒演變成肺炎,要趕緊到醫院就診。”翟主任說。
據調查,我國成年人中僅7.9%的感冒患者會選擇看醫生,所占比例很低。有23.22%的人對感冒置之不理,選擇“扛著”。由于感冒是種自限性疾病,對年輕人來說,如果能夠忍受頭疼、發燒、流鼻涕等確實是感冒引起的癥狀,“扛”上幾天的確能自愈,但久拖不治卻可能會延誤病情,甚至導致心肌炎、腎炎、肺炎等。另外,有多種疾病早期表現酷似感冒,如淋巴瘤、肺炎、流腦、流行性腮腺炎、過敏性鼻炎、麻疹等,所以千萬別拿“感冒”不當病,有病及時就醫、及時辨證施治,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翟主任特別提醒,老年人得了感冒則萬萬“扛”不得。他們身體狀況不好,臟器病變可能性較大,身體各項功能減弱,如有癥狀不及時治療,極易誘發并發癥如肺炎,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感冒治療的其他誤區
大多數人認為感冒是小病,常常自行用藥,而自行用藥過程中常常存在較多的誤區:
1.一患感冒就服用或注射抗菌藥物:統計數據顯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并沒有縮短病程,也不能預防肺炎的發生,且反復使用抗菌藥物會引起機體抵抗力下降及導致耐藥菌的產生。感冒多是由病毒引起,只有在繼發細菌感染時才有必要給予抗菌藥物治療。
2.多種藥物同時應用,或不了解自身狀況隨便用藥:治療感冒的藥物種類繁多,且多為復方制劑,如果同時使用兩種以上感冒藥可能導致某些藥物成分的重復過量使用,可引起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造成身體功能損害。如有些藥物含有麻黃堿,如過多攝入,對有高血壓、甲亢、青光眼、前列腺增生、冠心病的患者則極其危險。
3.稍有發熱及咳嗽就用退熱藥物及止咳藥物:發熱及咳嗽是人體的正常防御性反應,低于38℃的體溫對人體傷害不大,且利于病毒的清除,服用退熱藥物及用激素治療,易削弱機體的防御能力。低熱時宜多飲水,以物理降溫為主。體溫超過38℃再給予退熱治療。人體通過咳嗽將痰液排出體外,同時可減少病毒及細菌的侵入,如果用止咳藥物,則抑制了咳嗽反射,導致分泌物無法排除,感染進一步加重或向下呼吸道蔓延,尤其是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一定慎用止咳藥物,只有在干咳影響睡眠時可給予止咳藥物。
4.兒童感冒時,將成人藥
物分成小劑量喂給孩子:調查發現,約1/3的家長自己給孩子選擇藥物,這是較危險的,因兒童各臟器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對藥物較敏感,對藥物的成分及劑量有嚴格要求,孩子服用成人藥物無法保證藥物的劑量及限用成分。
1992年畢業于徐州醫學院醫療系,其后一直從事呼吸內科及普內科的臨床及科研教學工作,2004年畢業于山東大學醫學院,獲碩士學位。現任市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肺癌、間質性肺病及有機磷農藥中毒等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進行支氣管鏡下活檢、經支氣管鏡透壁肺活檢、鏡下取氣管異物鏡下進行肺不張的局部治療,熟練運用經皮肺穿刺術提高肺周邊性占位及彌漫性病變的診斷率。熟練應用無創及有創呼吸機治療各種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