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專家訪談:相信很多人有過焦慮,覺得身體好像總是不舒服的感覺,疑心自己得病了,去醫院查卻什么也查不出來,我們并不知道原來這是心理疾病——軀體形式障礙。
今天我們就讓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科專家魏賢玉主任為我們詳細介紹這個離我們很近,我們對此卻一無所知的心理疾病。
據魏賢玉主任介紹,軀體形式障礙是一種以持久地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癥狀的優勢觀念為特征的神經癥。病人因這些癥狀反復就醫,各種醫學檢查陰性和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即使有時存在某種軀體障礙,也不能解釋所訴癥狀的性質、程度,或其痛苦與優勢觀念。經常伴有焦慮或抑郁情緒。盡管癥狀的發生和持續與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難或沖突密切有關,但病人常否認心理因素的存在。他們也拒絕探討心理病因的可能,甚至有明顯的抑郁和焦慮情緒時也同樣如此。無論是從生理還是心理方面了解癥狀的起因,都很困難。病人常有一定程度尋求注意(表演性)的行為,并相信其疾病是軀體性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若病人不能說服醫生接受這一點,便會憤憤不平,此時更易伴有尋求注意的行為。本障礙男女均有,女性中發病率較高,潛意識中患者以軀體癥狀獲取注意和照料.為慢性波動性病程。正因為軀體形式障礙癥狀多樣、多變、持久、反復發作,病程慢性化,反復就診,不僅浪費醫療資源,患者痛苦,家庭經濟負擔重,更容易被非心理科醫生誤診。有的患者一天就診掛5個專家號,5個專家說法不一,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目前內科門診病人中40%以上的患者軀體主訴查無實據,外科只有60%的病人查到實質性病變,所以軀體形式障礙是最易被誤診的疾病。
徐州心理熱線:0516-85707122 |
(1)人格基礎:孤僻、內向,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對身體變動十分關注,具有自戀傾向的人格特征,可成為軀體形式障礙或疑病癥發病的人格基礎。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性格內向的人,在患軀體疾病時易出現短暫性疑病癥。
(2)社會心理因素:錯誤的傳統觀念,如對手淫危害的夸張或不良的醫源性影響都可促成疑病觀念。
(3)軀體因素:處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較易出現植物神經不穩定的病狀,如心慌、潮熱等。對這類生理現象過分敏感、關注,甚至曲解,可以促成疑病觀念。
(4)心理因素:有人認為疑病癥起源于直覺和認知異常。病人常夸大正常的感覺,對思想、情緒引起的軀體癥狀作出不當解釋,導致疑病觀念。
(5)衛生常識了解不夠,對一些疾病過于恐懼如癌癥、艾滋病等,有人聽說身邊有人因患癌癥等病突然死去,傳說有什么不適,就與自己對照,認為自己有這種病而緊張。
軀體形式障礙治療相對較困難,呈慢性化趨勢,目前在心理科采取綜合治療,療效明顯,大多患者獲得良好療效,魏主任介紹了幾種常用的治療方法:
(1)心理治療:①支持性心理治療:給予病人解釋、指導、疏通,令其了解疾病癥狀有關的知識,對于緩解情緒癥狀、增強治療信心有效。
②領悟治療:幫助病人探究并領悟癥狀背后的內在心理沖突,對于癥狀的徹底緩解有效。
③認知治療:對于疑病觀念明顯且有疑病性格的病人,予以認識矯正治療,有遠期療效。
你 ④森田療法:使病人了解癥狀實質并非嚴重,采取接納和忍受癥狀的態度,繼續工作、學習和順其自然地生活,對于緩解疾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有效。
⑤生物反饋及其他全身放松治療技巧,均可幫助病人全身放松,控制焦慮、疼痛等。
(2)藥物治療。
病人對健康要求高,對軀體反應敏感,宜選用不良反應小的藥物,且以小劑量治療為宜。焦慮、抑郁癥狀明顯者可予適量抗焦慮藥物或抗抑郁藥,往往用一種抗焦慮藥小劑量治療有效。另外,可針對軀體癥狀表現可予對癥處理,如適量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郁劑,在醫生指導下用。
(3)其他的,如頻譜治療、按摩治療、理療等,有一定輔助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