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70多歲的汪大爺,幾年前左側肢體出現輕微偏癱,但是生活一直還能夠自理。去年春季,汪大爺突然出現了右側肢體陣發性的癱瘓,每次持續5—10分鐘的時間不能動彈,過后情況才能得到緩解。因為自己有偏癱的病史,汪大爺就非常擔心、害怕,如果雙側肢體都癱瘓了,不就成了廢人一個了嗎?
汪大爺的治療欲望特別強烈。他在熟人的介紹下來到徐州市中醫院腦病中心,找到史江峰副主任。了解了汪大爺的情況后,史主任初步判斷:老人的這種情形是因為腦血管缺血發作,因為腦供血不足,血流不通暢導致功能喪失,肢體癱瘓。
史主任建議老人做個腦血管造影檢查一下。結果發現,老人左側頸內動脈起始段有80%狹窄,正是因為左側血管狹窄,才引起的陣發癱瘓,與史主任最初判斷一致。這種缺血發作的頻繁,會有三分之一導致肢體徹底癱瘓,必須要及時采取措施。經與老人與其家屬溝通,汪大爺表示愿意接受狹窄部分的介入治療。史主任精心準備后為老人實施了介入治療手術,通過球囊擴張狹窄血管,然后放入一枚專用支架,解除了血管的狹窄,術后堅持吃藥,一年多來,醫院多次對老人進行回訪,至今未再犯病。
專家分析:腦血管介入治療頸動脈狹窄效果良好
史江峰主任介紹,據調查,在腦血管病中70%左右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缺血性腦血管病主要是腦血管狹窄或閉塞所致。血管內介入治療為過去缺乏有效治療方法的某些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帶來了希望。對于頸動脈高度狹窄患者,目前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而外科手術損傷較大,且深部腦動脈狹窄手術難以實施。因此,血管內介入治療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方法。頸動脈狹窄支架治療操作簡單、創傷小,一般在局麻下進行,在介入治療時,就是在頸動脈狹窄患者的大腿根部穿刺股動脈作血管造影,結合球囊導管擴張血管,再用支架輸送導管將支架送至血管狹窄部位并釋放,利用支架的彈性將狹窄的動脈撐開,讓血液順暢流通,從而改變了腦缺血的癥狀,頸動脈狹窄手術就完成了。
腦血管介入治療可以解決一些單靠內科藥物或傳統外科手術難以解決的問題。其優點是創傷小、恢復快,一般不需全身麻醉,可治療開顱難以到達部位的病變。相對于傳統手術更安全、有效、痛苦少、術后恢復快,與傳統腦血管疾病治療方法相比具有獨特優勢。特別適合于高齡或全身狀況較差者。
腦血管介入治療前需作腦血管造影
在缺血性腦血管介入治療前必須作腦血管造影或腦血管成像,其目的是了解主動脈弓、頸內動脈系統及椎基底動脈系統的血管狀況,判斷是否存在腦血管病變及是否適合進行血管內介入治療。目前,雖然核磁共振或CT血管成像也能顯示腦血管,但尚不能完全代替腦血管造影。腦血管造影是一種成熟的檢查方法,操作簡單,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非常少見。凡是可能存在腦血管異常的患者,都應及時到醫院接受相關影像學檢查,以便對疾病早診早治。
介入治療對腦血管病患者而言最大程度地減少痛苦和創傷,對醫生而言減少了開顱的風險。但該方法對醫生的臨床經驗和技術操作水平要求均相對較高,同時還需要一支嫻熟的輔助檢查技術隊伍。目前,徐州市中醫院腦病中心已經開展了以全腦血管造影、腦梗塞的介入溶栓和腦動脈狹窄的支架治療為主的腦血管病治療新業務,為廣大腦病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生活質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時,醫生們在該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已成功為多位腦血管病患者解除了痛苦,均取得滿意療效。
本期專家:史江峰,徐州市中醫院腦病中心副主任、副主任中醫師、副教授。針灸學碩士、副主任中醫師、主持省中管局課題一項、曾在上海華山醫院進修神經內科。南京軍區總院進修腦血管介入。
技術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內科疾病,對頭痛、眩暈、面癱、卒中及其后遺癥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導醫咨詢電話:0516--85707122 15952260819
友情提示:
如果您有問題,想咨詢這位專家,請選用兩種方式:
1.撥打導醫熱線:0516-85707122 電話咨詢。
2.登陸導醫論壇http://bbs.qcdy.com 在線咨詢,24小時之內專家在線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