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女士40多歲,1年個月前不明原因開始拉肚子,有時伴腹疼、嘔吐。這一拉就是一個多月,嚴重時一天去廁所近20次,身體每況愈下,體重由110斤降到了90多斤。病初羅女士到多家醫院求診,打了不少吊水,但只是感覺乏力減輕一些,拉肚子癥狀還存在,后來做了腹部彩超、結腸鏡和腹部CT檢查,只見到腹腔內有少量腹水,具體病因不清楚。家人經多方打聽找到徐醫三附院消化科主任唐采白。
4月13日,羅女士抱著希望來到唐主任處,唐主任詢問患者病情后,分析病變可能位于小腸,讓羅女士吞服了一粒“藥丸”,說是進行膠囊鏡檢查(見鏈接),雖然進行了十個小時的檢查 ,但沒有一點不舒服,因為做這個檢查不帶有連線,吃下“藥丸”后羅女士就到病房里休息了。檢查結果顯示:羅女士患的是腸克羅恩病, 如果病情得不到積極有效控制,可能出現腸道出血、梗阻甚至可能癌變。
病因清楚了,唐主任對其進行對癥治療,目前患者病情已明顯好轉,近日便可出院。
什么是腸克羅恩病
唐主任介紹: 腸克羅恩病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能影響胃腸道的任何一個部分,發生在小腸最常見。美國每年有約五萬人患上此疾,以前在我國此病發現的較少,但近年來發病率有所上升,與百姓生活習慣西方化有關, 同時隨著檢查水平的提高使一些疑似病例得以確診。
從儀器檢查可見,紅腫發炎的腸管粗厚充血,像嵌滿了斑駁的鵝卵石,小潰瘍可以慢慢穿透腸壁。這種炎癥可導致腸腔狹窄,引起痙攣和疼痛。患者常有腹瀉兼腹部觸 痛,糞便可能帶血和帶粘液。
這種折磨人的慢性病病因未明,有人懷疑病因是一種病毒、細菌或發生在腸道的免疫反應。
唐主任說,患有該病的患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的相關專科進行治療,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病情規定治療方案,一般需要長間的治療防止復發,同時飲食方面應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太酸甜、太油膩的食物少吃一些,另外應忌煙、酒。
相關鏈接:什么是膠囊內鏡?
徐醫附三院消化科在淮海經濟區首家引進膠囊內鏡“膠囊內鏡”全稱為“智能膠囊消化道內鏡系統”,實際上是一種一次性使用的微型數碼照相機。受檢者只需口服一粒藥丸大小的智能膠囊,它就在消化道內運動并自行拍攝圖像(一位患者攝6萬~8萬幅圖像),接受器將圖像儲存在計算機,醫生分析圖像從而對其病情做出診斷。因為膠囊內鏡是目前世界內鏡領域最先進檢查技術,被醫學界稱為21世紀內鏡發展的革命與方向。
1、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
2、腹痛、腹瀉患者常規檢查未明確原因者;
3、發現有肝轉移腫瘤而需要尋找原發灶的患者
4、不明原因的消瘦患者;
5、懷疑有小腸器質病變患者(如懷疑小腸腫瘤);
6、需要進行消化道檢查的老年體弱者。
1、整個檢查過程受檢者行動自如,可以離開檢查室自由活動看書、行走、吃飯、睡覺;
2、檢查過程簡便、無痛苦,因而不需要使用鎮靜劑;
3、無創傷、無導線;
3、膠囊內鏡克服了傳統的插入式內鏡所具有的耐受性差等缺陷,尤其適用于年老體弱和病情危重的患者。
4、可作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腸疾病診斷的首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