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哭鬧以腹痛最常見
哭是孩子表達情感和需求的最重要的一種方式。由于處于嬰兒期的孩子缺乏語言表達能力,父母面對一個不會說話只會啼哭的孩子,有時候還真是手忙腳亂。
兒童醫院超聲室李寶蘭介紹說,孩子哭泣代表多種情況,大約分為生理需要、心理反射和病理情況三種。假如孩子的哭聲比平常尖銳、凄厲、或哭時握拳、蹬腿、煩躁不安,不論如何抱也無法讓他安靜下來,那么可能孩子是生病了,當孩子哭聲由強變弱,全身軟弱無力,精神差,有可能是病情加重,家長需警惕。常見導致嬰兒哭鬧的疾病有腹痛,口咽部潰瘍,營養不良,外傷燙傷等,其中腹痛最常見。
不同的腹痛原因表現也不同
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每種原因引起的哭鬧都有不同的表現,李寶蘭說,有必要向年輕的父母做簡單的介紹,可以幫助家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腸痙攣是最常見的腹痛原因。表現為呈陣發性哭鬧,無規律,緩解較快,可能與喂養不當或腹部受涼有關。
腹脹、消化不良、便秘也會導致腹痛。家長在敲擊腹部時可發出像打鼓的聲音,而且肚子摸起來發硬。
孩子腹瀉時,除了哭鬧,還有稀水便或膿血便,次數多,有時伴發熱,里急后重等。這種腹痛由于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急腹癥:此類發病急,病情進展快,危險性大,急需到醫院救治,家長應高度警惕。包括:
1、急性腸套疊:這是小兒哭鬧最需要重視的病因。一般表現為陣發性哭鬧、多次嘔吐,6-12小時后可出現果醬樣血便,安靜時腹部可摸到包塊,多位于右上腹。
2、急性闌尾炎:小兒闌尾炎病情發展快,如不及時治療,很快會發展為膿腫。一般表現為腹痛,最開始在臍周,其后逐漸集中于右下腹,發熱,部分伴有嘔吐、腹瀉等。
3、腸梗阻:表現為腹痛、嘔吐、腹脹、排便排氣障礙,晚期嘔吐物常為糞便樣,腹脹明顯。
4、嵌疝:表現為突然地哭鬧不安,同時有嘔吐、腹脹,可在腹股溝區摸到腫塊,安靜平臥后不消失,大部分有斜疝病史。其中女幼嬰應警惕卵巢、輸卵管、子宮嵌頓。
5、結石:腎、輸尿管結石主要表現為腹痛,尤其為腰部,伴有血尿,有時可有排尿困難或排尿痛。而膽結石的主要表現為復發性上腹部疼痛,伴惡心嘔吐。如結石進入膽囊管或膽總管可出現劇烈嘔吐與黃疸。
6、膽道蛔蟲癥:主要表現為突發性右上腹劇痛,伴惡心嘔吐,劇痛為發作性,間歇期可稍緩解。多發生于學齡兒童,近期少見。
7、腸系膜淋巴結炎:主要表現為腹痛、發熱、惡心、嘔吐、腹瀉或者便秘,其中腹痛多位于臍周。學齡前兒童較常見,好發于冬春季節,常繼發于上感或腸道炎癥。
李寶蘭說,孩子腹痛性哭鬧主要依靠超聲鑒別,兒童醫院超聲室是淮海經濟區唯一一家專門從事兒童疾病超聲診斷工作的科室,積累了大量診斷經驗,對兒童的疑難病有較高的鑒別診斷能力,擅長于先天性心臟病、急腹癥等的超聲診斷。家長如發現嬰幼兒出現異常癥狀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咨詢電話: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