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可以用來形容抑郁癥患者的詞語大多是“垂頭喪氣”、“無精打采”、“滿面愁容”、“情緒低落”等,很難把“抑郁”與“微笑”聯系在一起。但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有不少人患上“微笑型抑郁癥”,尤其是在白領階層。
小婷大學畢業后考入了一家不錯的單位,實習期一過就拿著不菲的薪金。“微笑服務”是這家單位的基本要求,在面對顧客的時候,職員都要面帶微笑進行耐心細致的解釋。剛開始小婷還認為自己本身就愛笑,微笑服務對她來說是小菜一碟。可這種幸福還沒有體會到多久,她就失去了工作的熱情,變得郁郁寡歡起來。
原來,每天要面對顧客簡單而又重復的問題,還要面對一些無理糾纏的人,小婷變得身心交瘁,但又不得不強顏歡笑。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她總是情緒低落,不愿說話,不愿笑,偶爾還會流淚。
徐州著名心理專家魏賢玉解析:每個人都有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但每個人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有大有小,自我情緒調節能力比較強的人往往會自我寬慰,他可以把角色和自己的人格分開,也就是角色要他微笑時,他會調節自己的內心和這個微笑盡量一致,也會隨時調節自己的情緒和內心一致。
徐州心理熱線:0516-85707122
像小婷這樣的年輕人在選擇職業時,就選擇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如果必須微笑著承受一些責難,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認知、抗挫能力和化解壓力的能力。人們在生活中有選擇的能力,如果職業性微笑真的傷害到了自己身心健康,而自己又承受不了,那就放棄現有職業重新選擇。如果不想放棄,就應積極尋找朋友支持系統和其他排解壓力的渠道,以宣泄自己工作中的不良情緒。要在工作中要學會彈性處理棘手事情的能力,把對自己的傷害減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