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華,徐醫附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介紹,喉癌是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喉癌-手術-失音是喉癌患者的三部曲,若能早期診斷,合理治療,能保留患者的發音功能。
喉癌的病因及發病情況
據李培華主任介紹,喉癌的確切病因尚不明了,但確實與抽煙和工業污染等有密切關系.徐醫附院收治的近1000例喉癌患者中99%以上有長期大量抽煙歷史,每天至少1包。一般來說,喉癌患者中男性是女性的8-10倍,由于東北女性煙民多,所以女性發病率明顯增加。一般發病率大約為2人/10萬人,而東北高達10多人/10萬人。本地區喉癌并非少見,每年僅到徐醫附院耳鼻咽喉科就診的喉癌患者就有近100例,遠高于南方喉癌的發病率。
喉癌,顧名思義是原發于喉腔的惡性腫瘤,喉是呼吸道,更是發音器官,發音是語言的基礎。喉癌早期往往會引起聲音的改變即聲音嘶啞,有時會出現咽喉疼痛或吞咽疼痛,隨著腫瘤的長大,喉腔逐漸變小狹窄,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如若還不及時救治,終將窒息死亡。因此,對于喉癌來說早診斷、早治療至關重要。
讓喉癌患者術后享有“說話權”
喉癌術后能講話嗎?喉癌能治好嗎、能活幾年?喉癌傳染嗎?這些都是患者及家屬關心的問題。李培華主任回答:能治好,能講話,不傳染。徐醫附院耳鼻咽喉科的喉部分切除率大于65%,5年生存率大于65%,充分證明了喉癌術后大部分患者具有“說話權”———能說話,大部分喉癌患者可以治愈。
根據喉癌的原發部位不同,可將喉癌分為聲門上型、聲門型、聲門下型及跨聲門型4型。最常見的為聲門型,也就是最易引起聲音嘶啞的類型,約占60-70%左右,也是預后最好的一型。此種類型早-中期病變適合于垂直喉部分切除術,術后能發音,但仍嘶啞。聲門上型次之,早期無聲音嘶啞,但可能出現咽部疼痛等不典型癥狀,宜多加留意,該型占30-35%。此種類型早-中期病變適合于水平喉部分切除術,經典術式包括聲門上水平喉部分切除術、水平加垂直喉部分切除術(又稱3/4喉切除術)。徐醫附院耳鼻咽喉科李培華、許學谷、李紅權等醫師因在該項手術的突出貢獻榮獲江蘇省新技術引進一等獎,水平喉部分切除術的特點是發音效果好,猶如正常人,缺點是部分病人術后有不同程度的誤吸。如若病變更廣泛,次全喉切除或全喉切除后的新喉重建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發音手段。李培華主任等于1991年末率先開展的喉全切、喉次全切除術后利用帶蒂舌骨新喉重建術,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的多家媒體曾予以報道,并獲徐州市科技進步獎,首例邳州患者楊思福已經健康生存16年。
全喉切除術后能講話嗎?李培華主任說,全喉切除后通過食管或咽部黏膜的振動也能發音,可以制成黏膜管連接,也可借助人工發音管。徐醫附院耳鼻咽喉科吳先智主任醫師等所采用的Blom-Siger發音管發音重建曾獲江蘇省新技術引進二等獎。全喉切除患者也可在醫師的指導下練習食道音,如著名相聲演員李文華的食道音簡練實用。“電子喉”也是一種選擇,但音質不如常人,有金屬音。
李培華,徐醫附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徐州醫學理事會理事,江蘇省耳鼻咽喉科學會委員,江蘇省醫院管理學會耳鼻咽喉科醫療質量控制委員會副主任。徐醫附院首屆十佳白衣戰士,優秀共產黨員,徐州市先進工作者。在頭頸外科手術,尤其是喉癌及下咽癌治療方面頗有建樹,撰寫專業學術論文20多篇,主編參編專業論著6部,獲得徐州市科技進步獎4項,新技術引進獎2項,并獲江蘇省新技術引進一等獎1項。喉癌的手術治療處于國內先進、省內領先水平。喉癌術后的5年生存率及喉部分切除率分別達到65%以上,努力向國際最高水平的兩個70%邁進。
特色技能:
1、頭頸部腫瘤的手術治療:喉癌、下咽癌、鼻及鼻竇癌、甲狀腺癌,頸段食管癌及頭頸部其它良惡腫瘤。
2、顱底腫瘤。
3、氣管異物取出術,處于全國先進水平,并具備全科整體優勢,手術成功率大于99%。
4、負責本地及蘇魯豫皖交界地區疑難雜癥的會診。
門診時間:每周三、六上午; 咨詢電話: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