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保健頻道: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數據表明全球近三成帕金森病人在中國,數學家陳景潤就曾罹患此病。中華醫學會近期一項調查顯示,超九成大眾不了解帕金森病,相關知識亟待普及。
PET技術助提早知曉病情
有數據顯示,我國1.7%老年人患有帕金森病(約300萬),病因不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病學教授陳生弟指出,親屬中有帕金森病患者的人要避免從事電焊、化工等工種。出現手抖、慌張步態、面具臉、字越寫越小等表現要高度警惕,第一時間去神經內科就醫。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指出,相較于過去帕金森病有10-20年潛伏期無法確診,現在運用PET顯像技術可讓還在潛伏期毫無癥狀的帕金森病早早“現形”,目前該技術的準確率可達99%。
藥物為主,手術是補充
“藥物是帕金森病治療的首選,且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主要手段,手術是有效補充。”陳生弟說,一般患帕金森病后5年左右、70歲前考慮手術。手術僅能改善某些癥狀,不能根治疾病,術后仍需用藥物治療。
對于早發型患者的患病初期,目前大多推崇非麥角類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如緩釋片普拉克索,一天只需吃一次,并能改善抑郁),或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也可選用小劑量左旋多巴作為首選藥物。對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需藥物聯合治療。他特別提醒: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治療初期出現的惡心等癥狀一般可隨治療進行而逐漸消失,也可加用多潘立酮緩解癥狀;普拉克索可伴隨進食,也可以不伴隨進食;建議左旋多巴餐前1小時或餐后1.5小時服藥。
服藥不規范,“蜜月期”提前結束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王青說,在帕金森病初期或是中期的前幾年服用較小劑量的藥物,正常的工作、生活不受影響,當這種“蜜月期”一過,藥效減退、副作用增多,50%-75%的患者就會出現難以克服的運動并發癥,有人因此摔傷骨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一般“蜜月期”為6至9年,可有人“蜜月期”僅一年,有的持續良好用藥“蜜月期”可延續9年。蜜月期的長短一方面與服藥是否規律得當有關,另一方面不可忽視病情進展因素,但與之相比,用藥是個可控因素,希望引起大家重視。
除規范用藥,每天持之以恒的康復鍛煉能改善運動功能,并延長藥物有效期。太極拳對“帕友”的效果十分肯定,美國已將它引入該病的康復治療。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