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保健頻道:長年的病痛折磨、寢食難安不僅是身體上的慢性消耗,也造成患者精神上的極度壓抑、苦不堪言。需要家人付出的不僅是喂水喂藥,扶持走路,按摩入睡這些生活起居上的照料,還要做情緒上的疏導,精神上的支持陪伴,通常至少要一名家屬做全職陪護。家人,是帕金森病人的精神支柱。所以有“七分治療,三分護理”之說。因此救助帕金森病患者,不僅是針對患者個體的問題,也是關乎家庭與社會的大問題。
行動遲緩是首發癥狀
一般來說,帕金森病患者常以行動遲緩為首發癥狀,主要表現在系鞋帶、扣紐扣、穿脫鞋襪等日常活動時比較笨拙和困難,走路動作緩慢、下肢拖拉。若醫師檢查,可以發現有不同程度的肌張力增高。早期的帕金森病,其癥狀以不對稱者占多數,也就是說癥狀往往先從一側肢體開始,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波及四肢。
對患者而言,起初會感覺精力不濟,容易疲勞,肌肉酸痛,周身不適,工作效率降低,極簡單的事情做起來也非常遲緩吃力。端杯子、扣紐扣、起身站直,都要調動全部精神與體力。病情繼續發展,會越發感到四肢不靈活、腿發酸、肌肉僵硬、手控制不住的顫動、寫字縮成一團、說話聲音含糊不清、面容呆滯、流口水、無法正常交流。嚴重的患者幾乎喪失活動的能力。站著會像蠟像一樣,弓腰駝背一動不動,躺在床上彎成“C”,不會翻身。吞咽困難,消瘦虛弱,免疫力低下。長期痛苦的折磨會引起失眠,易激動等情緒反應,80%以上有焦慮抑郁自卑的傾向,甚至喪失生活的信心。
年齡是發病的重要因素
引發帕金森病主要有以下兩個因素:1.個體因素:年齡是最重要因素,目前歐美國家50歲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患病率為1%。在我國,55歲以上老年人中約有170多萬帕金森病患者,患病率與歐美國家接近。性別、社會經濟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對帕金森病影響不大。2.環境因素:職業因素中,農業人口與殺蟲劑接觸有可能多發。農業殺蟲劑和除草劑、工業環境中接觸重金屬、腦外傷和病毒感染等是危險因素。
家人護理要注意4個細節
對帕金森病患者的護理一般應注意以下問題:1.注意膳食和營養。老年人胃腸功能多有減退,胃腸蠕動乏力、痙攣、便秘等。此外,該病患者肢體震顫痙攣,能量消耗相對增加。故在病人的營養方面應注意調理。膳食中注意滿足糖、蛋白質的供應,以植物油為主,少吃動物脂肪。適量進食海鮮類,能夠提供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于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提供多種維生素促進腸蠕動,防治大便秘結。患者出汗多,應注意補充水分。2.生活中的指導和幫助。該病早期,病人運動功能無障礙,應鼓勵病人盡量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堅持四肢關節的功能鍛煉。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自理能力顯著降低,此時應注意病人活動中的安全問題,走路時使用拐杖助行。若病人下蹲及起立困難時,可置高凳坐著排便。無法進食者,需有人喂湯飯。穿衣服、扣紐扣、系腰帶有困難者,均需給予幫助。3.加強肢體功能鍛煉。患者早期應堅持一定的體力活動,主動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四肢各關節做最大范圍的屈伸、旋轉等活動,以預防肢體攣縮、關節僵直的發生。晚期病人做被動肢體活動和肌肉、關節的按摩,以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4.預防并發癥。該病老年患者常有免疫功能低下,對環境適應能力差,應該注意居室的溫度、濕度、通風及采光等。晚期的臥床病人要按時翻身,做好皮膚護理,防止尿便浸漬和褥瘡的發生。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