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廣播: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今年5月起,二級以上醫院住院患者在入院時要與住院醫生簽訂《醫患雙方不收和不送“紅包”協議書》。媒體調查發現,對這種方式,半數醫生不認可,多數患者認為,簽約作用不大。
我感興趣的是,為什么不讓醫生收紅包?難道收了紅包就真的沒有職業道德了?
你不必把紅包看得那么特別,與眾不同,它不過是一個價格而已。
一切有價值的服務都是有價格的。這個價格不是哪個人規定的,也不是哪個機構和部門規定的,而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醫生的醫療價格也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供求關系不變,那么價格就不會變。如果你把明處的、合法的收入壓低了,那么暗處的、非法的紅包就會出現。紅包的出現,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醫生的合法收入被人為壓低了。
你不必對我說,生命無價,在醫生面前患者和家屬沒有談判力,不給紅包不行。我謝作詩要收紅包,可是如果有張作詩跟我競爭,他不收紅包,你們不就都跑到他哪里去了嗎?
所以,患者和家屬之所以沒有談判力,只是因為醫療行業受到政府管制,不能自由開診所行醫、醫療市場缺乏競爭的緣故。你為什么不給炒菜的師傅、做衣服的裁縫紅包呀?你敢不敢跟我打賭,如果允許任何人都可以行醫治病,神漢也可以,那么紅包現象立馬就會消失。
不必給我陳詞濫調:醫療有很高的技術門檻,如果不進行管制,誰都可以行醫,那么醫療事故就不可避免。我不是說不會有醫療事故,甚至行騙也有可能,但是難道病人不會對醫院和醫生進行甄別?難道管制的官員關心病人超過了病人關心他自己?在傳統農業社會,誰能治病,誰擅長治什么病,這些都是公共信息,被方圓幾十里、上百里地的人們傳送。當然今天城市里是生人社會,但這并不意味著有關信息就不能傳播。哪里有可能的市場失靈,那里就有利潤的機會。行業協會會冒出來。行業協會評出醫院的等級,醫院又會對自己的醫生進行職稱鑒定,主動向患者進行信號發送。可以這樣說,只要有競爭,信息不是問題。
市場并非完美,但是即使有政府管制,也會出醫療事故的。如果我們認為市場會失靈,那么我們更加有理由認為管制會失靈。畢竟,沒有管制,會有進入者來約束醫院和醫生的行為。但是管制者呢,有那么容易找到替代的管制者嗎?管制者的競爭者在哪里?
給定政府管制醫療,不讓醫生收紅包是否真的就是好事?看病的技能是需要巨大投入的,所以醫學院學制最長。如果不能得到應有的回報,那么誰還會刻苦鉆研醫療技術,你以為人人都是活雷鋒呀。有時間吃飯喝酒打牌陪女朋友好不好?這一點不難理解,醫院收紅包最大的肯定是醫療技術最好的嘛。不然,為什么大家不給我送紅包呢?如果我們平心靜氣,客觀理性,那么我們就得承認,在管制下中國醫療技術還有大進步,紅包功不可沒。
私立的醫院,應該讓其自由決定是否允許醫生收紅包。一些醫院會允許醫生收,一些會不允許。不允許收,那你就提高醫生的明的工資待遇。那些就是想收紅包的醫生,可以選擇到允許收紅包的醫院上班,或者干脆自己開診所行醫。公立醫院,由于醫院的建設花了納稅人的錢,所以不能允許醫生收紅包。但是不讓公立醫院的醫生收紅包的唯一可行辦法,是開放醫療市場,任何人都可以行醫看病。舍此,想用什么協議書杜絕紅包,那是癡人說夢話。
醫生收不收紅包,跟職業道德沒有關系。醫生追求收入最大化并非不道德,不練就最好的醫療技術,即使他不收錢天天給人看病,那也是不道德。我們不能指望醫生不追求收入最大化,卻追求技術最好化。至少不能指望所有醫生都不追求收入最大化,卻追求技術最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