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保健頻道:立秋時節,天氣仍然炎熱。大家預防的“中暑”也稱為“中陽暑”,殊不知還有一種“中暑”稱為“中陰暑”,同樣多發在高溫季節。
立秋已到,但是“秋”字未能帶來涼意。我國多地仍持續高溫,人們也積極采取各種降溫措施,防范“中暑”。大家理解的“中暑”實際上也叫“中陽暑”,指在暑日當空或高溫環境中長時間工作,因機體失水產生的不適癥狀,如頭暈乏力、口渴、四肢酸軟等。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多發在高溫季節的中暑,被稱為“中陰暑”。對于“中陰暑”,你了解多少呢?
“中陰暑”實際上是中醫的概念。它指當人體的所處環境從高溫急轉低溫時,身體被寒邪入侵后出現不適的一種癥狀。當氣溫高時,機體因受熱會全身毛孔張開、血管擴張,以達到散熱的目的,如果此時突然進入低溫環境,機體會緊急關閉毛孔,收縮血管,這種驟然變化會讓機體一時無法適應,進而出現頭暈腦脹,吐泄無汗等癥狀。
為了不掉入“中陰暑”的陷阱,日常防暑時要注意不可盲目貪涼,盡量不要突然從炎熱的室外走進空調溫度低的室內,或大汗淋漓時喝冰凍水吃冰凍水果。冷熱交替時應給機體一個過度,讓機體逐漸適應溫度變化,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天氣雖熱,洗洗熱水澡、喝喝熱茶促進排汗排熱,才是健康解暑的好選擇。
徐州保健熱線:0516-85707122
閱讀下一篇
有痦子就“點”掉?小心是黑色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