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夏至,標志著酷暑來臨。我們的飲食自然不能再按常規“菜單”來做,否則很可能造成營養成分的不足和失衡,進而影響正常神經調節與免疫調節等生理機能,引發相關疾病。在此,徐州市市級機關醫院院長、徐州市營養學會會長潘萍為讀者開出了新的“菜單”。
營養一定要均衡
一是各種營養成分的均衡。對多數人而言,只要不偏食、不挑食,注意好飲食中葷素、粗精的搭配,使蛋白質,維生素B、E、C,碳水化合物,以及鈣、鎂、鋅等礦物質得到全面均衡的攝入,一般就能避免營養失衡。特別是可以多吃瓜果類應季蔬菜,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會比較好。同時,夏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食油膩和肉類食物。
二是進、出的均衡。夏季飲食的秘訣,同樣就是進、出平衡的原則,身體消耗多少熱量,就需要補充多少熱量,熱量不足會降低人體機能,而攝入過量則會造成脂肪堆積導致肥胖,對健康不利。同樣,夏季人體活動多,生理機能旺盛,消耗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也相應增多,這就需要了解自己缺乏哪些成分,進行針對性的飲食和營養添加劑補充。
多吃堿性食物
盛夏人體新陳代謝旺盛,體內產生的酸性廢物較冬春季節多,所以就特別需要注意一點:多進食堿性食物,以保證人體正常的弱堿性。這里的堿性食物不是指其本身酸堿度為堿性,而是在人體內分解代謝后呈堿性,例如水果含果酸,呈酸性,但進入人體分解后就呈堿性,這才是我們需要的堿性食物。
堿性食品包括各種蔬菜和大部分水果。而可樂和各色汽水、酒類、牛奶和各色奶制食品、含糖分的甜品、點心、肥肉、紅肉(如牛、羊、豬肉)等,大多屬于酸性食品,不宜過多食用。
補水要及時正確
夏季氣溫高,人體汗液分泌旺盛,水分自然會流失比較多,因此必須及時補充。通常說的“每天要喝8大杯水”其實不科學,因為每個人失水量不同,需要補充的量自然各異。基本的標準是讓自己不口渴、眼瞼豐潤有光澤。如果過量飲水,一來加重腎臟負擔,二來飲水過多反而會造成水中毒,損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