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李桂林,市婦幼保健院十五病區主任、主任醫師、徐州市醫療事故鑒定專家組專家、徐州市微創質量控制專家組專家、徐州市第四批拔尖人才、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國家衛生部徐州市婦幼保健婦科四級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負責人。
李桂林自1989年徐州醫學院畢業后,一直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1992年開始側重婦科內鏡工作,先后去上海市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廣東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腹腔鏡的學習,2005年深造于北京婦產醫院婦科微創中心。近幾年來陸續開展了許多在本市乃至全省居領先水平的婦科微創手術,如腹腔鏡輔助腹部小切口子宮次全切除術、腹腔鏡輔助腹部單小切口子宮肌瘤剔除術、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巨大卵巢囊腫等手術,開創了婦科腔鏡技術的新領域。
據李桂林主任介紹,宮腔鏡診斷治療學是近年來在婦科領域發展非常迅速的一個分支,是現代醫學與高科技結合的產物。宮腔鏡技術在婦科中的應用包括宮腔鏡檢查術和宮腔鏡手術及宮腔鏡在計劃生育中的應用,宮腔鏡檢查不僅能確定病灶的部位、大小、外觀和范圍,且能對病灶表面的組織結構進行比較細致的觀察,經宮腔鏡檢查可發現一部分臨床上擬診有子宮內病變,但用其他傳統方法無法確診的疾病,尤其是檢查異常子宮出血,對于大部分適應做診刮的病人,如先做宮腔鏡檢查明確病灶部位,再作活檢或刮宮則更合理有效。它可診斷宮腔息肉、粘膜下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殖癥、子宮內膜癌、不全流產、子宮畸形、宮內節育器異常,判斷子宮內膜月經周期分期等。
拓寬腔鏡治療技術新領域,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
一位三十多歲的女性患有子宮肌瘤,需要手術切除。她找李桂林主任求治時,提出了一個近乎“苛刻”的要求:“我知道保健院做腹腔鏡技術好、創傷小,手術后肚子上幾乎不留刀口。但我連小的創傷也不想要……”
考慮到病人的特殊要求,李桂林主任為她做了經陰道宮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通過女性的自然通道成功地切除了子宮肌瘤,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滿足了病人的審美需求。
近年來,隨著李桂林主任腔鏡技術的日趨完善,臨床中,他在側重對患者疾病治療的同時,更多考慮到女性患者痊愈后的生活質量,讓其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得到更多關懷。
運用傳統方法治療早期宮頸癌時,需要進行盆腔淋巴清掃術,以盡可能切除殘余的癌細胞。但這個方法對患者的損傷較大。近年來,李桂林創造了新型術式,通過腔鏡技術進行早期宮頸癌治療、盆腔淋巴清掃,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女性的其他器官,大大提高了患者愈后的生活質量。
以前,對一些惡性子宮癌患者切除子宮時,同時將卵巢、宮頸等器官全部切除,以期“斬草除根”。這種治療方法不僅對一些年輕女性的身體造成巨大的損傷,其心理創傷也非常大。
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治療時盡可能減輕對患者傷害,李桂林采用腹腔鏡子宮U型切除方法,即在切除子宮時保留其子宮動脈上行枝,不影響對卵巢的血供,不影響女性內分泌,不會導致女性因子宮切除后引起的更年期提前。
結合臨床開展科研探索 其中多項發明獲國家專利
在腹腔鏡下筋膜內子宮切除術中,李桂林主任發現原術中應用的一次性成品套扎線結易滑脫松弛,且在用力推結時易斷裂,術中屢屢出現子宮動脈及宮頸殘端出血現象,既增加了手術時間,又影響術中出血量的控制。他改進在術中應用普通1號DEXON線自制套圈,由于DEXON線的韌性遠大于成品套扎線,在收結時不會出現斷線現象,在收緊套扎線后外加外科結,使得線結不再滑脫松弛,從而使宮頸殘端、子宮動脈的處理更加牢固可靠。
他還設計制作了側孔可穿針推結器,使一根線可以進行連續5次以上的縫合,解決了原先鏡下縫合操作難度大,一次性耗材成本高的難題,為病人節約了費用。該推結器已經獲得國家專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