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婦幼保健頻道:近日,徐州市婦幼保健院更年期保健門診接診了一位備受更年期癥狀困擾的女性患者。52歲的王女士(化名)長期遭受嚴重失眠、情緒低落的折磨,經檢查發現其雌激素水平顯著降低,符合圍絕經期特征。然而,由于患者同時存在乳腺結節問題,對絕經激素治療(MHT)心存顧慮,導致癥狀持續加重,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01更年期癥狀與雌激素衰退的密切關聯
更年期是女性生理機能轉型的關鍵階段,隨著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可引發潮熱、盜汗、失眠及情緒障礙等問題。更年期保健門診劉源主任指出:"雌激素對大腦神經遞質調節具有重要作用,其缺乏會直接導致5-羥色胺等‘快樂物質’分泌減少,這是更年期抑郁和睡眠障礙的重要誘因。"研究顯示,近40%的更年期女性會出現中重度神經精神癥狀,但僅不足20%患者接受規范治療。
02MHT與乳腺安全的科學平衡
針對王女士的乳腺結節顧慮,醫院啟動MDT(多學科診療)模式,由更年期保健科、乳腺外科、內科、中醫婦科及心理科專家聯合制定方案。乳腺外科主任解釋:"絕經激素治療與乳腺健康的關系需分層看待。現有證據表明,天然孕激素聯合低劑量雌激素的個體化方案,對乳腺組織影響較小。但是治療前應當進行嚴格的篩查,排除惡性腫瘤,治療期間也應當密切隨訪"。
經過多位專家討論,團隊最終在乳腺超聲及乳腺鉬靶聯合篩查,排除乳腺癌后,為患者選擇口服小劑量雌孕激素,聯合其他藥物緩解失眠等癥狀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并叮囑患者密切隨訪乳腺,既緩解癥狀又控制風險。
03專家呼吁:更年期保健需科學認知與精準干預
據劉源主任介紹,"更年期不是‘忍一忍就能過去’的階段,而是需要主動管理的健康窗口期。"專家強調,絕經激素治療仍是改善中重度癥狀的金標準,但需遵循三大原則:
1. 窗口期干預:在60歲前或絕經10年內啟動獲益最大;
2. 個體化評估:依據患者的不同癥狀、并發癥以及個體化需求等方面,定制方案。爭取獲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
3. 全程管理:治療開始后1、3、6、12個月來院復診,反饋治療效果及存在的問題,必要時復查有關檢查或調整治療方案。
目前,王女士經系統治療2個月后,睡眠質量顯著改善,KMI評分恢復正常。該案例凸顯更年期健康管理需要打破"談激素色變"的誤區,通過多學科協作實現風險與獲益的最佳平衡。
專家簡介
劉 源
婦科主任醫師
擅長圍絕經期綜合癥、多囊卵巢綜合癥、異常子宮出血、女性不孕癥、復發性流產、宮頸疾病等婦科疾病的臨床及科研工作。徐州市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發表國內外論文數篇,參與省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1項,參與編撰專業論著3部。
專家門診時間:
周一全天:更年期保健門診專家門診
周四全天:婦科專家門診(3)圍絕經期綜合征門診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