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婦幼保健院/宮腹腔鏡: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原位癌高發年齡為30~35歲,浸潤癌為45~55歲,近年來其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宮頸癌的發病率高,但其治愈率非常高。醫學統計表明:早期宮頸癌如能及時治療,治愈率可達90%以上。有報道說,即使到了晚期,如果能恰當治療,其5年存活率也能達到80%。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姚煥玲指出,宮頸癌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個漸進過程,其演變時間從幾年到十數年不等,堅持常規婦科普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這對預防宮頸癌和降低死亡率至關重要。
不要因年輕而忽視宮頸癌
雖然比較多的宮頸癌仍然發生在48-55歲這個階段,但臨床上20幾歲的患者越來越多見,甚至15-18歲的年輕女性也有發生早期病變的。
專家表示:最近美國癌癥綜合網絡發布了由17位權威專家草擬的宮頸癌篩查規范。該規范提出,女性開始篩查的時間是性生活開始后3年左右,不晚于21歲,終止時間是70歲以后,要在10年內有3次以上滿意而正常的細胞學檢查。
宮頸癌篩查間隔:傳統細胞學涂片檢查每年一次;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法每兩年一次。30歲后,連續3次正常者,可2-3年一次。美國FDA批準HPVDNA檢測始于30歲之后,細胞學和HPV檢測間隔不超過3年。
中國癌癥研究基金會2004年推出的宮頸癌篩查指南性建議:在經濟發達地區,篩查起始時間為25-30歲,經濟欠發達地區為35-40歲,高危人群均應適當提前。終止時間定于65歲。其間隔是每年一次,連續兩次正常,延長間隔至3年;連續2次HPV呈陰性,可延長間隔至5-8年。最佳篩查方案應包括TCT、HPV檢測。
細胞學+陰道鏡+組織學檢查細胞學檢查主要用來觀察、確定宮頸細胞的病變程度。陰道鏡檢在宮頸病變觀察及指導活檢中居重要地位,盡管有熒光檢視,陰道鏡檢還是不可取代的。陰道鏡檢可以通過評分,對宮頸病變進行全面、客觀的量化分析,可提高診斷準確率。宮頸組織活檢是子宮頸癌前病變診斷的“金標準”。多點活檢(PB)、環形電切術(LEEP)和冷刀錐切(CKC)都有重要的組織學診斷意義,但從診斷的全面、準確性來說,應是PB。
上述細胞學、陰道鏡檢和組織學檢查既是診斷方法,亦是要依次進行的三階梯診斷程序,一般不逾越。細胞學是初始檢查,是其他兩項的基礎,在無陰道鏡檢時不要盲目活檢。
徐州婦幼保健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