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45歲的王先生被高血壓困擾了3年,每天按時服用降壓藥,血壓卻始終控制不穩定。最近,他還頻繁出現雙腿乏力、夜尿增多,嚴重時甚至感到行走困難。在醫生建議下,他做了相關檢查,最終確診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在徐州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進行針對性治療后,不僅血壓恢復正常,下肢無力癥狀也消失了。
其實,像王先生這樣被內分泌性高血壓 “偷襲” 的患者并不少見,且這類疾病不同于“原發性高血壓”,相當部分人在治療原發病后,高血壓病可被治愈,完全停掉降壓藥!這種疾病究竟有何特點?我們又該如何識別?
什么是內分泌性高血壓?
內分泌性高血壓指由內分泌相關疾病或相關因素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患病率約占所有高血壓的20%。
內分泌性高血壓常“偽裝”成普通高血壓,患者可能僅在測量血壓時發現血壓升高而無癥狀,因而較難診斷。但若能揪出“真兇”(如原醛癥等),通過針對性治療,部分患者甚至可完全治愈。因此,早查早治顯得尤為重要。
當高血壓遇上這些“蛛絲馬跡” 需警惕內分泌性高血壓
1、高血壓+肌無力+夜尿增多:原發性/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是最常見的內分泌性高血壓,因腎上腺皮質病變致醛固酮自主過度分泌所致。
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多由腎動脈狹窄、腎缺血等引起,也可見于腎素瘤。血腎素濃度或活性增高,需血檢明確。
2、血壓忽高忽低+頭疼、心悸、出汗:嗜鉻細胞瘤及副神經節瘤
陣發性血壓飆升(可達200/120mmHg以上),伴頭痛、心悸、大汗三聯征;該病起源于腎上腺髓質或交感神經節的嗜鉻組織,因分泌過量兒茶酚胺,致動脈血管收縮,引發高血壓、代謝紊亂,也可造成嚴重的心、腦、腎血管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3、高血壓+滿月臉、水牛背:庫欣綜合征
滿月臉、水牛背、皮膚薄脆易瘀斑等。該病是因過量糖皮質激素所致,典型表現為滿月臉、水牛背、皮膚紫紋、向心性肥胖等,75%~80%合并高血壓。
4、血壓難控制+無力、性征改變:腎上腺去氧皮質酮瘤
典型表現是早發的難治性高血壓,同時伴低鉀血癥、低醛固酮及低腎素血癥,還可過度分泌雄激素或雌激素,出現男性女性化或女性男性化。通常腎上腺占位體積較大且為惡性腫瘤。
5、兒童高血壓+發育遲緩:表觀鹽皮質激素增多
表觀鹽皮質激素增多(AME)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兩類,以幼兒和青少年多見,表現為高血壓伴低血鉀、出生時低體重、產后發育遲緩等。先天性AME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獲得性AME可由甘草、唑類抗真菌藥等抑制酶活性引起,臨床表現為高血壓、低血鉀。
6、高血壓+暴脾氣、愛出汗/易骨折、老胃病: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疾病
甲亢:怕熱、手抖、脈壓增大、突眼、易激動、多汗、體重減輕、腹瀉、心動過速和甲狀腺腫大等典型癥狀 ;
甲旁亢:常見癥狀包括血鈣異常升高、骨質疏松、腎結石、消化性潰瘍及心血管損害,部分患者可伴有高血壓。
7、高血壓+面容粗大:垂體疾病
肢端肥大癥:伴有血壓升高,面部出現骨骼變寬,顴骨、眉弓和下頜突出,鼻子增寬,唇增厚;手足增大、手指變粗;皮膚變厚,可能出現多汗、油膩及多毛癥。
促甲狀腺素瘤(TSH瘤)是一種由分泌TSH的垂體腺瘤引起的罕見病,過量分泌甲狀腺激素可引發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狀,也可伴有血壓的升高。
8、兒童高血壓+“假小子”: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
患有高血壓、自發性低鉀血癥、低醛固酮血癥;高血壓伴性發育異常,有男性化表現的女孩或性早熟的男孩;原發性閉經和假兩性畸形的患者。
看看吧,你以為的“高血壓”還真不一定是“你以為的”,除了上邊那么多種連名字都沒聽到過的高血壓病之外,內分泌性高血壓還包括肥胖相關高血壓、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Liddle綜合征、部分罕見的遺傳性高血壓等。
哪些人群需要篩查內分泌性高血壓?
如果高血壓合并以下特征時,建議進行內分泌篩查——
1、所有新診斷高血壓患者:至少1次原醛癥篩查。
2、難治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不佳者需排查原醛癥、嗜鉻細胞瘤等。
3、特殊癥狀人群:低血鉀,伴乏力、肌無力;陣發性頭痛、心悸、大汗;向心性肥胖、皮膚紫紋、滿月臉;早發高血壓或腦中風;青少年高血壓伴性發育或體格發育異常,如外生殖器畸形、性早熟或性幼稚、身材異常高大或矮小等。
4、影像學異常者:腎上腺結節、垂體意外瘤等。
5、遺傳高危人群:家族史或基因相關內分泌疾病患者。
盡早確診,盡快去除病因,高血壓就能得到良好控制,甚至治愈。(供稿:內分泌科 鄒彩艷)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