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隨著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對于神經系統的理解日益深入。神經調控技術正是這一背景下的杰出產物。這種科技與醫學的完美融合,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也為醫學界帶來了新的研究方向。
01 神經調控技術:科技與醫學的融合
神經調控,顧名思義就是調控神經活動來達到治療的目的,具體的說指利用侵入或非侵入技術,通過物理或化學的作用方式,對大腦中樞神經元或神經網絡的信號傳遞起起到興奮或抑制的調節作用,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或提高機體功能的目的。神經調控的發展不但為神經科學基礎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工具,也為神經系統疾病臨床治療提供了嶄新的干預手段。
目前,徐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一病區馬沖副主任醫師、曹壘副主任醫師團隊常規開展脊髓神經電刺激和迷走神經電刺激手術。
02 脊髓神經電刺激手術
脊髓神經電刺激手術是神經調控領域中的一個分支,是通過在脊髓上植入不同型號的植入電極釋放不同頻率的脈沖信號,上傳或阻斷電生理信號,達到治療疾病的手段。適應癥:神經損傷后疼痛(術后痛)、外周缺血性疼痛(糖足)、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難治性心絞痛,意識障礙促醒、腦卒中后偏癱恢復、脊髓損傷后修復等。近期,我科在神經調控技術的實踐應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成功開展了多例相關手術。
患者董先生左側下肢血管閉塞后足踝部出現大面積潰瘍,下肢疼痛極為劇烈,VAS評分多次超過8分。此外,因下肢血管閉塞引發的全身炎性反應,致使患者睡眠嚴重受阻,呼吸不暢,還伴有心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等癥狀,麻醉風險頗高。面對這一復雜情況,馬沖、曹壘團隊同血管外科團隊探索交流、充分準備,在局麻條件下聯合為為患者順利實施了“脊髓神經電刺激手術”。
術中,當刺激器開啟后,患者的疼痛感即刻得到緩解。術后,通過實時微電腦程序對刺激參數進行精確調節,持續改善患者下肢疼痛狀況。經過約一周的精心護理和調理,為患者實施下肢血管搭橋手術,最終患者得以平穩康復出院。
針對腦出血合并慢性意識障礙的患者于先生,馬沖、曹壘團隊為其實施了 “高位頸延脊髓電刺激術”。術前經過嚴謹評估,確定患者處于微小意識障礙(MCS)狀態。手術在全麻下將電極準確植入患者第二頸椎階段,術后團隊密切觀察患者情況,根據其變化對刺激頻率進行適時動態調整。經過兩個月的悉心治療,患者意識狀態依據昏迷恢復量表修訂版(CRS - R)評分持續提升,右側上肢肌力逐漸增強,精細動作逐步改善,左側上肢肌張力也有明顯好轉。近期,患者氣管切開處已成功閉合,意識完全恢復。
03 迷走神經電刺激手術
迷走神經電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是將線圈樣電極纏繞在左側迷走神經上,在體內植入的發生器產生一系列的電脈沖信號,刺激一側頸部迷走神經治療難治性癲癇及抑郁癥等疾病。日前,馬沖、曹壘團隊為一例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順利實施“迷走神經電刺激束”手術。術后,經過患者的康復過程以及程序化控制,患者癲癇發作的強度和次數顯著降低,口服藥物的種類和劑量逐步減少。
-團隊介紹-
馬 沖
副主任醫師
畢業于徐州醫科大學,從事神經外科專業20年,中國抗癲癇協會會員,中國科學學會腦血管病及意識障礙學會會員,曾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三博腦科醫院進修。主治腦腫瘤,腦外傷,腦出血等腦相關疾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擅長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頭痛、頭暈、癲癇、偏癱等后遺癥。
門診時間:周六全天
曹 壘
副主任醫師
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中華腦科疾病與康復雜志 通訊編委 ,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 神經介入委員,中國科學學會腦血管病及意識障礙學會會員。長期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專業,多次赴上級醫院進修學習,熟練應用顯微鏡和神經內鏡進行顱內腫瘤微創手術,針對缺血性及出血性腦血管病神經介入治療有獨到的見解,掌握神經調控技術處理神經功能性疾病,可以獨立完成急診顱腦創傷及腦出血的診治與手術,對神經外科常見病多發病有較豐富的診治經驗。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