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LSS)已成為骨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什么是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
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指由于退行性病變引起椎管、側隱窩、神經根管等狹窄,進而引起腰椎神經組織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出現以神經源性跛行或下肢神經根性疼痛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綜合征。
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根據腰椎受累節段可分為單節段狹窄和多節段狹窄;根據腰椎管狹窄位置可分為中央椎管狹窄、側隱窩狹窄、神經根管狹窄、椎間孔狹窄及混合性椎管狹窄;根據臨床癥狀分為單側或雙側狹窄。
隨著微創診療技術和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的發展,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有了很大變化。
什么是選擇性神經根阻滯術?
選擇性神經根阻滯術是指在X線、CT 等影像設備輔助下,對可能引起下肢神經痛的神經根進行阻滯的經皮穿刺技術。
一方面可對于飽受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病痛的老年患者或身體狀況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在進行神經根阻滯的同時,聯合使用糖皮質激素,起到減輕炎癥反應和神經根水腫的作用,以最小創傷來緩解癥狀;另一方面,對于多節段椎管狹窄、下肢癥狀與影像學表現不相符等責任節段不明確的患者,這一技術能夠在術前對狹窄部位準確定位,從而在手術時進行精準減壓。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病例分享
72歲的患者李奶奶(化名),腰痛伴隨右腿麻木疼痛長達5年之久。由于李奶奶非常抗拒手術,期間通過針灸、理療及口服鎮痛、營養神經藥物等方式治療,但效果不佳。最近半年多,病情逐漸加重,深受病痛折磨的李奶奶遂來到徐州一院就診。
骨科二病區副主任醫師杜盛陽團隊經過討論,決定對李奶奶實施選擇性神經根阻滯術+射頻消融術。聽到不用開刀,李奶奶最終同意了這個治療方案。
手術中杜盛陽先在腰椎L3/4節段旁14cm作為入針點,透視下穿刺針至神經根出口位置,注射神經阻滯藥物,李奶奶表示較之前無明顯緩解。于是杜盛陽再次在L4/5節段行同樣操作,在注射神經根阻滯藥物后,李奶奶瞬間感覺腰腿部不適的癥狀消失了。在確定病灶后,杜盛陽隨即進行了射頻消融術。在拔出穿刺針后,李奶奶即刻就能正常下地活動了。

杜盛陽介紹說,射頻消融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射頻針針頭發出射頻波產生的熱量,使目標組織出現壞死、固化,實際上是加熱使組織壞死的過程。
腰椎射頻消融術可以直接作用在病變靶點間盤并使其萎縮,解除對鄰近神經根或椎管的壓迫,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周圍內環境。比起傳統藥物治療或理療等方法,其作用更為直接準確,起效也就更為迅速;腰椎射頻消融術可準確作用在責任節段,解除病因,從而有效緩解癥狀。
雖然腰椎射頻消融術屬于有創治療,但切口小、作用直接,并不會對周圍結構產生損傷,因此安全性高,不易出現術后感染等情況。此外手術操作時間短,也有利于術后恢復。
專家介紹

杜盛陽
骨科二病區 副主任醫師
中國礦業大學校外研究生導師
江蘇省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微創學組委員
江蘇省脊柱菁英會(蘇菁會)會員
徐州市運動醫療會副主任委員
主持并完成脊柱微創課題3項,在國家級和省級專業期刊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相關論文10余篇。
擅長各種脊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包括頸椎病、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脊柱骨質疏松性骨折、脊柱側彎、脊柱結核、脊柱感染性疾病和脊柱術后并發疾病等。
熟練掌握各種脊柱微創技術,包括脊柱內鏡微創技術(椎間孔鏡技術、椎板間鏡、椎間盤鏡技術、大通道內鏡、鏡下融合技術、頸椎Key-hole內鏡技術);脊柱經皮微創技術(經皮椎弓根螺釘、經皮椎體成型技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全天(以當月門診排班為準) (楊宇明)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