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故事:醫院是社會的小小縮影,每一個就診患者都有自己的故事。
醫院也是最能體現人情冷暖的地方,面對冷酷的病魔,醫務人員用潤物無聲的關愛,彰顯著人性的溫暖。

2024年6月17日晚上六點,人來人往的徐州一院門診大廳漸漸安靜下來。
保衛處院警隊班長、值班院警王升帶著安保人員像往常一樣在門診各區域巡查。一樓大廳候診區的兩個拎著包的身影引起了王升的注意。
“如果是就診患者,這個時間段,大部分人已經就診結束,即使是個別項目未檢查完,也都集中在檢查、檢驗區候診;如果說是在等人,從著裝打扮看也不像。難道是遇到什么難事兒了嗎?”帶著疑問,王升和安保人員上前詢問。
詢問得知這是一對母女,吳女士(化名)和她的母親孫婆婆(化名)。
家住邳州的孫婆婆今年77歲,因為漸進性的視力下降,由女兒帶著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告知是白內障,需要手術治療。
眼睛手術不是小事,想到母親一生操勞,年逾古稀還要接受手術,女兒多方打聽后,慕名帶母親到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想請知名眼科專家再給看看。
由于離家較遠,母親年事已高,當她們輾轉來到徐州一院時,已是下午五點半,門診當天的常規診療工作已經結束,想看專家門診只能第二天再來。
好不容易趕來卻沒看成,母女倆不禁有些沮喪。如果晚上趕回家,不但時間較晚,孫婆婆的身體怕也吃不消。吳女士打算就近找個賓館先住下。但一生節儉的母親執意不肯,堅持表示就是一晚上的事兒,醫院條件挺好的,只要明天能看上眼科專家,在這候診椅上將就一晚不算啥??粗赣H心意已決,無奈的吳女士只好依了母親。
值班院警王升幫忙聯系了眼科醫生
得知實況后,王升思忖著該怎樣幫助這對母女。
“當時已經六點了,大部分白班的醫生已結束一天的工作下班了,患者從老家趕來就是想再找個專家看看,我就想著看看能不能幫她們聯系一位還沒下班的眼科專家。”
想起以前夜班在眼科巡查時,經常會在斜視與小兒眼科遇到加班的科室名譽主任、 眼科診療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邵新香,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王升撥通了電話。
正在病房為第二天手術患者進行術前宣教的邵主任得知孫婆婆的情況后,主動“開了綠燈”——讓王升將其帶到病房先做個初步檢查,判斷病情后再決定。

經過病史采集和視力、眼壓、裂隙燈等初步檢查后,邵主任證實孫婆婆為雙眼白內障,而且目前視力較差,右眼視力0.2,左眼視力僅0.1,有明確的手術指征。吳女士和母親商量后,決定住院手術。
考慮到患者的實際情況,邵主任請值班醫生、護士協助為患者辦理了入院手續,如果進一步的檢查沒有嚴重合并癥,爭取第二天就為孫婆婆加排手術。
當天二線值班醫生、副主任醫師丁文君經過詳細的問診,及時給患者開具了醫囑及術前用藥。
得知患者已奔波一天,細心的值班護士白雪快速準備好床位,將孫婆婆帶到病床休息,并進行詳細的信息采集,耐心介紹了病區環境、生活設施,按醫囑為孫婆婆應用術前常規眼藥水。
孫婆婆術后恢復視力,醫護的關懷讓她倍感溫暖
6月18日早上七點,邵主任早早地來到了病房,專門看望了孫婆婆,查看其眼部情況,并交代當天的檢查和手術安排。
擔心患者不適應醫院新環境,護士長陳靜特地交代護理組照顧好患者。
考慮到老年人年紀大、易忘事的特點,床位醫生程飛把孫婆婆當天上午需要完善的相關項目檢查單以及檢查區的具體位置,專門向家屬吳女士作了詳細說明。
責任組長李金皊和責任護士侯姝含細心地為孫婆婆做好了剪睫毛、淚道沖洗、點眼等術前準備,并詳細介紹了手術過程及注意事項,減輕老人和家人的緊張情緒。
很快,孫婆婆就順利完成了相關檢查。


當天下午,邵主任加班為孫婆婆實施了左眼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手術順利。
術后第二天,孫婆婆左眼的視力提高至0.5,即將出院。
王升,邵新香、丁文君、程飛,陳靜、李金皊、白雪、侯姝含......像往常一樣,依舊耕耘在自己的崗位上。然而,他們的舉手之勞,卻讓孫婆婆母女倍感親切溫暖,也為醫患和諧傳遞著正能量。

作為徐州最早成立的市屬公立醫院,徐州一院黨委高度重視醫院醫療服務質量和能力水平的提升,推出了改進服務系列活動,不斷提升患者就醫獲得感、安全感和滿意度。
如今,“至愛患者、至精醫術、至誠醫院”的院訓不但記在了醫院的章程中,更是作為醫院文化的一部分,潛移默化地融入到每個“一院人”的血脈里。一位位有溫度的“一院人”,秉持“德高技精、傳承第一”的精神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核心價值觀,堅持“患者至上、用心服務、追求完美”的服務理念,用心服務患者,書寫了數不清的醫患感人故事,而這些故事還在不斷書寫中......(供稿 | 李文錦)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