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6月9日,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外·肝膽胰外科宋興超團隊,在全市率先成功開展了“單孔+1”腹腔鏡超微創技術,為一名肝臟腫瘤患者成功切除病變組織。

今年58歲的王女士(化名),患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穩定型心絞痛、心功能Ⅱ級、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2型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近日因“反復胸悶心悸2月,加重1周”來到徐州一院心血管內科住院治療。在進一步的檢查中發現,王女士的肝ⅣB段有一直徑約7cm的占位,靠近肝臟邊緣,已壓迫周圍臟器。經過多學科會診后,王女士轉入普外·肝膽胰外科,準備擇期接受手術治療。

普外·肝膽胰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宋興超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后,在麻醉科、手術室的密切配合下,帶領團隊成員為王女士成功實施了“單孔+1”腹腔鏡肝切除術,完整切除了腫瘤。手術順利,術中肝門僅阻斷一次,約30分鐘,手術全程2小時,手術創面干凈,出血少,達到與多孔腹腔鏡相同的治療效果,不同的是,更微創、更舒適、更美觀?;颊邇H留臍部一個不易察覺的2cm的小切口和右肋緣下1個2mm的穿刺引流口。術后第二天王女士已正常下床活動。

患者術后3天腹部切口圖片
腹腔鏡手術又稱為鎖孔手術,是一項先進的微創診療技術,因具有不開腹、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等優點,被廣泛運用于臨床。對于肝臟手術而言,傳統腹腔鏡、單孔腹腔鏡、單孔+1腹腔鏡各有什么不同?單孔腹腔鏡為什么以肚臍作為手術入路?單孔腹腔鏡在普通外科領域適合哪些患者?
今天,就請徐州一院普外·肝膽胰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宋興超來科普一下。
專家說——
1、對于肝切除手術,傳統腹腔鏡 VS 單孔腹腔鏡 VS 單孔+1腹腔鏡,各有什么不同?
傳統腹腔鏡肝切除手術一般在腹部作4-5個操作孔和1個小切口,分別用于手術操作和標本取出,術者操作更方便。
單孔腹腔鏡手術的設計充分利用了取標本的小切口,將多個操作孔集中在小切口之內,減少患者腹部切口疤痕數目,更微創、更美觀。但由于所有的器械都經過單一孔道進入,操作空間狹小,器械之間相互交叉干擾,形成“筷子效應”,操作費力費時,在腹部大手術應用困難,外科醫生接受度低,不易臨床推廣。
單孔+1腹腔鏡是在單孔腹腔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放置手術引流管的2mm小孔作為操作孔,從而有效避免了“筷子效應”,手術的可控性、流暢度和操作效率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2、單孔腹腔鏡為什么以肚臍作為手術入路?
眾所周知,肚臍是人出生后離開母體遺留下的天然疤痕,這個地方神經末梢分布相對少,對疼痛不敏感,也沒有肌肉,所以以肚臍作為手術入路,兼具創口小與美觀的優勢。
3、單孔腹腔鏡手術在肝膽外科領域適合哪些患者?
單孔腹腔鏡手術適用于單純膽囊良性病變如膽囊息肉、膽囊結石、膽囊腺肌癥等;近期無疼痛發作的結石性膽囊炎;肝囊腫、肝臟腫瘤、特別是對美觀要求較高的肝膽疾病患者。
宋興超同時指出,單孔腹腔鏡手術雖然優勢明顯,但對于肝臟手術,由于肝臟解剖位置、血供特點、出血預防及處理、血流阻斷的時間限制等特殊性,對醫生操作技術和臨床經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術前必須全面評估患者,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以免延長手術時間,增加手術風險。
微創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理念、一種追求。
宋興超表示,他和他的團隊將深耕肝膽微創專業,利用“單孔+1”微創優勢,在保證病變、腫瘤完整切除的基礎上,不斷追求極致微創,持續提高患者就醫體驗,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
專家簡介

宋興超
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碩士研究生導師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 肝膽胰外科病區副主任
中國醫師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門靜脈癌栓MDT學組委員
國家遠程與互聯網醫學中心肝膽外科專家委員會江蘇分會委員
江蘇省醫師協會胰腺病醫師分會第三屆委員會委員
江蘇省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第三屆委員會膽道外科學組委員
江蘇省抗癌協會膽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江蘇省抗癌協會腹膜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徐州市抗癌協會肝膽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徐州市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肝膽胰學組副組長
徐州市醫學會微創保膽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專業特長:腹腔鏡微創技術、加速康復外科技術(ERAS)、損傷控制外科理念及多學科診療(MDT)在肝膽胰外科臨床的應用,肝膽胰脾疝疾病手術的微創治療,圍手術期患者的精細管理及規范的腫瘤全程管理。
專家門診時間:周三全天
地點:門診樓(3號樓)2層 三診區
肝膽脾胰多學科診療時間:每周三12:00-13:00
地點:門診樓(3號樓)4層高級專家門診多學科診療中心
預約電話:0516-68167286 / 85803289 / 68383289
宋興超抖音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