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就醫指南:徐州市兒童醫院科普:兒童語言發展誤區
雖然關于語言障礙的認識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由于我國對該領域的系統研究與宣教起步相對較晚,使得很多舊的、無科學依據的觀念和說法仍然在影響著家長,給他們帶來了很多誤區和困擾。我們列舉了一些常見的誤區,希望對大家進一步認識語言障礙有所幫助。
誤區一:孩子語言少或口齒不清
與舌系帶過短有關
這個是臨床上很常見的誤區,甚至很多家長因孩子語言發育問題帶孩子來就診時,表述孩子曾經做過舌系帶過短的手術治療,或者正打算帶孩子去做手術治療。舌系帶過短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約為4%~5%,可能是暫時性的,一般在4~5歲時就自然消失了,極少數4~5歲時仍存在舌系帶短的情況,但大量研究證明,舌系帶過短與他們語言發展無關,除非舌系帶短極度嚴重,或舌系帶過短的同時伴有其他口腔異常、口部運動問題。
誤區二:貴人語遲
這同樣是臨床常見的誤區。很多家長明明覺得孩子會說的很少,有時還不聽指令,卻往往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中——“自古貴人語遲”、“…小時候也這樣,現在不也好好的”……漸漸延誤了診治的最佳時期。大量科研證據表明,3歲兒童的語言能力可以預測孩子小學三年級時的閱讀能力,而后者又可以預測孩子將來的成就和能力。換言之,語言能力落后的3歲兒童,將來的表現通常也差強人意。也就是說“貴人語遲”往往只是特例。
誤區三: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打針吃藥一段時間就會好
有些家長總以為有什么藥物,給孩子吃了就能治好孩子的語言遲緩問題了,甚至還有家長給孩子找了所謂的偏方。事實是,迄今世界上還沒有一種口服或注射的藥物是被批準為兒童語言障礙用藥。目前,國際認可的有科學依據的治療方法是:經過專業認證的治療師根據全面的語言評估結果,給孩子提供專業的家長培訓和康復治療。
誤區四:電子產品的節目,能幫助嬰幼兒發展語言
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很多所謂的幫助幼兒學習語言的App應運而生,家長希望孩子自己一邊玩手機一邊學語言,這樣自己也能有時間做其他事情。嬰幼兒的語言發展是在和父母及周圍人們的社交活動中發生的,而且嬰幼兒通過和成人玩耍過程中的互動來習得語言是有效的。電子產品只能單方向的輸入語言,很難提供互動和多感官刺激,所以電子產品不是嬰幼兒習得語言的最佳途徑。
以上就是我們列舉的常見的語言發展誤區。總之,希望大家能避開兒童語言發展誤區,當我們遇到孩子出現和講話有關的問題時,我們最好帶孩子到專業醫師和言語—語言治療師那里就診,根據系統評估找出問題所在,獲得科學的治療方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