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近年來參加體檢的群眾越來越多。體檢報告單上出現“膽囊息肉”四個字時,很多人慌了陣腳,不知道“膽囊息肉”為何物,是否會癌變?會不會變成可怕的膽囊癌?是否需要手術?下一步怎么做?各種問號伴隨著體檢報告涌現而出,今天,我們請徐州市中心醫院肝膽胰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寇昌華博士來給大家說一說如何應對“膽囊息肉”。

寇昌華團隊手術中(資料圖)
發現膽囊息肉一定要切除嗎?
對此,寇昌華表示,不是所有的膽囊息肉都要切掉,而要有明確的手術指征,如大小超過了10毫米,或者增長速度明顯,又或者合并膽囊結石、明顯的慢性膽囊炎、膽囊壁明顯增厚等,就要考慮積極手術干預了。
當然,患者的年齡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如果膽囊息肉患者年齡大于50歲,建議采取更加積極的治療手段。因為一般年輕患者息肉癌變的可能性會相對小一點,年齡越大,息肉癌變的風險也會有所增高,以免等日后高齡再接受外科手術的擔憂。
寇昌華提醒,即使暫時不需要手術干預的膽囊息肉患者,要堅持定期復查,“一般建議是6-12個月到醫院復查一次,對比上次檢查觀察息肉是否出現明顯的增大,一旦息肉增長速度較快,依然是需要采取積極的治療。”
不吃早餐,容易“招惹”膽囊息肉?
有些人覺得早餐吃不吃無所謂,其實這是對身體非常大的一個損傷,長期不吃早餐,膽汁淤積在膽囊內,會對膽囊黏膜產生刺激,誘發膽囊黏膜發生炎癥,日積月累下就有可能導致膽囊息肉。
因此,一日三餐飲食要規律,特別是每天的早餐不能省,飲食要注意營養搭配,如果已經有膽囊息肉的朋友,更要注意早餐可以適當攝入植物性的油脂,刺激膽囊收縮,排出膽汁,有利于控制膽囊疾病的發展。
由于大部分膽囊息肉在早期不會有明顯的癥狀,不過,少部分患者會合并慢性膽囊炎,會出現腹脹不舒服,尤其是進食較多油膩食物后出現飽脹不適感,但通常在一兩個小時候后緩解。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容易忽略這個問題,或者誤以為是胃炎、胃病,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定期體檢,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是防止膽囊息肉進展的有效措施。
膽囊息肉會癌變嗎?
膽囊息肉的種類比較多,不同種類的息肉有各自不同的發病原因,可能與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和膽固醇代謝紊亂有關。另外,肥胖、吸煙、高脂血癥、高胰島素血癥、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膽道的解剖異常,也是膽囊息肉的好發因素。目前來講,多數膽囊息肉消失或變小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早期發現尤其重要。
膽囊息肉會不會發生癌變呢?寇昌華解釋:膽囊息肉確實與膽囊癌密切相關,呼吁大家還是要重視這個疾病,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忽視而讓原本可能只有幾個毫米的小息肉發展為膽囊癌。膽囊息肉根據病理基礎可以分為膽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兩大類。膽固醇性息肉發展為膽囊癌的可能性是非常小,而腺瘤性息肉發生惡變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但由于目前仍沒有辦法在手術之前明確息肉的性質,要切除后才能通過病理分析明確性質,因此:10毫米以上的膽囊息肉最好能夠進行積極的手術處理。
博士推薦:
膽囊息肉治療推薦腹腔鏡下微創膽囊切除
目前,膽囊息肉切除手術首選方式是腹腔鏡下微創膽囊切除術,絕大部分患者已經不需要采取傳統的開腹手術方式。對于手術前評估可疑膽囊癌或膽囊息肉惡變者,可以選擇開腹膽囊切除術;對于暫不需要手術治療的膽囊息肉,雖仍有惡性或潛在惡變可能,但概率要小得多,只要進行定期動態隨訪。
不少患者對于切掉膽囊心存恐懼,畢竟是身體上的一個器官,切掉會不會有什么不良影響?
寇昌華解釋道,雖然膽囊切除了,但是人體膽汁的分泌是不受影響的,這是因為膽汁全部都是由肝臟所分泌的。不過,有可能會出現膽總管的輕度擴張,這屬于正常的生理改變,堅持定期復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導致的膽管擴張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已經做完手術的患者,建議術后2-3個月內避免進食太多脂肪類或者過于油膩的食物,盡量保持清淡飲食,等過了這段適應調節階段,就可以恢復正常飲食,不需要終身服藥。
【博士風采】

寇昌華 肝膽胰中心副主任 主任醫師,外科學博士 碩士生導師
碩士畢業于徐州醫學院,博士畢業于蘇州大學,先后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等多家肝膽胰中心培訓學習。現任徐州市抗癌協會胰腺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徐州市抗癌協會大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結直腸癌MDT聯盟委員;曾獲得徐州市科技進步獎一項,主持徐州市科技局課題一項,參研國自然課題及省部級課題各一項,發表專業論文10余篇,其中SCI3篇,中華級論文1篇。
技術專長:在肝膽胰、胃腸、甲乳等疾病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特別是對肝膽胰腫瘤的手術治療及綜合治療有著深入的研究,注重腫瘤的規范化及個體化治療,能夠開展肝膽胰脾外科等各種常規及復雜手術。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