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近日,徐醫附院胃腸外科、消化內科、介入科、重癥醫學科、感染科、影像科、麻醉科、輸血科等多學科共同努力,在宋軍副院長的全面統籌和醫務處的組織協調下,救治了一例復雜、罕見的消化道出血病人。
患者男性,59歲,既往因布加綜合征在徐醫附院植入人工血管30年,恢復尚可。本次因消化道大出血、肝硬化、布加綜合征來院急診,當時便血量很大,有失血性休克表現。病情之危急,出血量之多,病因之復雜,救治之困難,實屬罕見。徐醫附院領導緊急啟動生命救治綠色通道,宋軍副院長親自坐鎮指揮,輸血科第一時間供應備用血量,重癥醫學科收治病人備好搶救藥品和器材,并請相關科室會診并緊急檢查,查明病因。
消化內科李莉主任給予急診內鏡檢查提示胃及十二指腸內未見明顯出血,腸鏡下全結腸大量血性液及血塊,未見明顯出血,小腸內可見有血性液體流入盲腸。介入科張慶橋主任行血管造影提示人工血管未與下腔靜脈及右心房相通,未見明顯出血表現。
在宋軍副院長主持下,經多學科討論后,考慮小腸出血來源可能?;颊卟∏槲<?,病因不清楚,需要急診手術探查止血,由朱孝成主任、符煒主任、王凱副主任、付海嘯副主任共同組成的手術團隊,為患者進行了第一次手術。麻醉由卞新榮副主任麻醉師主麻,陳曉鳳副主任護師協助。手術的關鍵是找到出血點并確切止血,手術的危險性在于對人工血管的處理是否會導致致命性的大出血,以及術后再出血等等。術中見到人工血管下端橫穿橫結腸系膜后,進入小腸內導致出血。根據探查結果,在臺上經胃腸外科諸位主任集體討論后,決定將穿入小腸內的部分人工血管切除,小腸修補,人工血管網膜填塞等。
術后患者安返病區ICU,一般情況較好,但是第三天患者腹腔引流液出現暗紅色血性液,血色素進行性下降。病區ICU王鵬主治醫師第一時間通知胃腸外科孟松副主任醫師。孟主任在胃腸外科微信工作群通報患者的出血情況后,雖然已是晚間,但宋軍副院長、朱孝成主任、張秀忠主任、符煒主任、宋虎副主任、王凱副主任、張軒副主任,胸外科李慶主任等悉數從家中趕到病區ICU,集體討論患者的病情。介入科高志康副主任醫師也參與了會診。
病區ICU王鵬主治醫師連夜給患者做了腹部增強CT檢查,請影像科孟閆凱主任、陳高紅主任會診,考慮為人工血管周圍竇道滲血,來源于結腸中動脈的分支。介入科高志康副主任醫師意見急診DSA出血陽性率低,即使發現出血點也難以止血,而且懷疑人工血管出血,介入下難以止血,可行腹部增強CT或者CTA明確出血點。胸外科李慶主任認為人工血管出血來源于右心房可能,而右心房壓力較低,可以給予頭低位即可出血控制,開胸去除人工血管難度極大,患者病情難以耐受。
經過權衡利弊和評估目前患者的身體情況,患者血氨升高,有肝性腦病表現,雖然有血色素下降,但是下降比較緩慢,且生命體征平穩,有保守余地,于是給予控制門脈高壓、護肝、補充白蛋白、利尿等治療。
患者的引流量和顏色逐漸改善,似乎一切順利,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五天早晨患者突發腹腔引流管流出大量鮮紅色血性液,伴有血壓下降,心率升高。
宋軍副院長表示緊急手術,胃腸外科朱孝成主任、李超副主任、王凱副主任、李騰騰主治醫師、洪健主治醫師,顧不上交班和查房,直奔手術室為患者進行了第二次急診手術。此次患者情況比第一次更加危急,麻醉科齊敦益主任、張穩穩副主任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手術室劉紅艷副主任護師臺上協助。術中探查見人工血管竇道周圍感染侵蝕,導致結腸中動脈分支活動性出血,且周圍組織質地脆弱,位置深陷在竇道深處,對于止血技巧有相當的的要求。李超主任用細若游絲的縫線,準確、巧妙地將出血的血管給予了妥善的縫扎止血。
人工血管植入術后
術后患者在ICU恢復過程中,一度出現腹腔引流液疑似消化道漏的表現,經各位主任仔細辨認,結合化驗及檢查,最終證明是虛驚一場。
雖然患者每天住在病區ICU,但是胃腸外科各級醫師無時無刻不牽掛患者的病情變化,每天都在微信工作群內匯報患者的情況。
經過病區ICU趙文靜主任、臧寶赫主治醫師等精心的治療后,患者平穩地轉入胃腸外科。在胃腸外科護士長孟冉、朱明芝主任護師、王文芳副主任護師、劉楠主管護師、范松梅護師的精心護理下,患者切口順利拆線,后因肝性腦病、頑固性腹水轉入感染性疾病科,在潘修成主任、楊廣德副主任、王霞主治醫師、藤艷秋護士長等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患者日前已經順利出院。
回顧患者的診療經過,可謂一波三折,處處驚心,兩次將患者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在宋軍副院長的統籌指揮下,胃腸外科各級醫師萬眾一心的精神令人振奮,各專業之間團結協作、配合默契令人刮目,充分體現了徐醫附院科室團隊協作和胃腸外科大科擔當。在醫院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當下,廣大醫務人員以全心全意救治病患為宗旨,將更好地為患者謀福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