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別名退行性關節病, 增生性骨關節炎,另外骨性關節炎又叫退行性關節炎,實際上并非炎癥,主要為退行性變,屬關節提前老化,特別是關節軟骨的老化。骨性關節炎代表著關節的衰老,故稱之為老年性關節炎。廣義的骨關節炎還包括其他一些無菌性關節炎疾患。它的主要改變是關節軟骨面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的骨質增生。主要表現是關節疼痛和活動不靈活,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致密,骨小梁斷裂,有硬化和囊性變。關節邊緣有唇樣增生。后期骨端變形,關節面凹凸不平。關節內軟骨剝落,骨質碎裂進入關節,形成關節內游離體。

骨關節炎為局限性疾患,全身的原因并不重要。本病起病緩慢。癥狀多出現在40歲以后,隨年齡增長而發病者增多。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
一、骨關節炎的發病因素
肥胖
體重的增加和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成正比。肥胖亦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體重下降則可以減少膝骨關節炎的發病。
骨密度
當軟骨下骨小梁變薄、變僵硬時,其承受壓力的耐受性就減少,因此,在骨質疏松者出現骨性關節炎的幾率就增多。
外傷和力的承受
異常狀態下的關節,如在髕骨切除術后環節處于不穩定狀態時,當關節承受肌力不平衡并加上局部壓力,就會出現軟骨的退行性變。正常的關節和活動甚至劇烈運動后是不會出現骨性關節炎的。
遺傳因素
不同種族的關節受累情況是各不相同的,如髖關節、腕掌關節的骨性關節炎在白種人多見,但有色人種及國人中少見,性別亦有影響,本病在女性較多見。資料表明表患有Heberden結節的婦女,其母親和姊妹的骨性關節炎發病率遠比無此病的家屬要高2-3倍。
二、骨關節炎的關節痛特點
多出現在負重關節如膝、髖等;關節痛與活動有關,在休息后痛就緩解;
在關節靜止久后再活動,局部出現短暫的僵硬感,持續時間不超過30分鐘,活動后消失;病情嚴重者即使在休息時都有關節痛和活動的受限;
受累關節往往伴有壓痛、骨性肥大、骨性摩擦音、少數患者有畸形。
三、骨性關節炎的常見部位及其特征
同一患者可出現不止一個部位的病變。
手
指間關節最常受累,尤其是遠端指間關節。腫痛和壓痛不太明顯亦很少影響關節活動。特征性改變為在指關節背面的內外側,出現骨性增生而形成硬結節,位于遠端指肩關節的結節稱為Heberden結節,位于近端指肩關節稱為Bouchard結節。這種結節發展很慢。只有少數患者最終會出現遠指關節的屈曲或外斜畸形。當第一腕掌關節受累而有骨質增生時就形成“方”形手,這種畸形在中國人中少見。
膝
膝關節痛是本病患者就醫常見的主訴。其早期癥狀為上下樓梯時的疼痛,尤其是下樓時為甚,呈單側或雙側交替出現,是出現關節腫大,多因骨性肥大造成,也可關節腔積液。出現滑膜肥厚的很少見。嚴重者出現膝內翻畸形。
髖
表現為大粗隆、臀外側、腹股溝等部位疼痛,可放射至膝。髖的內旋和伸直活動受限。我國人群中發生髖的骨性關節炎者較白種人為少。
足
第一趾關節是病變出現的常見部位。穿緊足鞋和反復外傷是其病因。癥狀為局部疼痛、骨性肥大和拇外翻。
脊柱
椎體、椎間盤、骨突關節的退性性病變引起頸、腰段椎體的病變。局部出現疼痛、僵硬。少數嚴重者因椎體緣的唇樣增生和骨驁壓迫局部神經根、脊髓或局部血管而出現各種放射性痛或神經系癥狀。
四、骨性關節炎的治療
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徹底的治愈措施目前還沒有,但是,有許多對癥治療方法。
疼痛劇烈者。給予鎮痛治療。
休息制動。
物理療法,從而達到鎮痛、緩解癥狀的目的。
慢性骨關節病反復發生疼痛,影響患者工作及生活,手術治療。(單秀娟)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