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年初三凌晨,徐醫附院急診接診一位由睢寧緊急轉診的特殊病人。當晚,該病人在服藥時,不慎將膠囊藥連同外包裝錫箔紙和塑料板吸入氣道。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值班醫生郝璐,接到急診會診電話后,迅速趕往急診現場。通過胸部CT發現,氣管遠端呈現規則的異常高密度影,在三維重建后,發現氣管遠端、隆突嵴上緣見到這個長方形的異物,長約2.6厘米,寬約1.3厘米,邊緣光整,四個角非常尖銳,緊緊卡在氣管中間。
因為膠囊藥的包裝塑料板是用剪刀裁剪的,邊緣非常鋒利,稍有不慎,可能劃傷氣道,造成出血,氣管水腫,更為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到病人窒息。而且,患者已經出現嚴重嗆咳,且痰中出現血絲,情況非常危急。
在急診室的幫助下,郝璐聯合胸外科值班醫生會診后,兩科一致認為異物較大、邊緣銳利,有進一步劃傷氣道黏膜出血、甚至出現大咯血的風險。因為卡得比較深,冒然行動,不僅可能取不出來,也有可能會導致大咯血。
但是如果開胸,手術創傷大,花費高。此時的重癥監護室,床位也是非常緊張,幾個棘手的問題糾纏在一起.......
病人不停嗆咳,狀態越來越不好,“怎么辦?支氣管鏡取出雖然有風險,但是還是有希望,對病人創傷也小。”想到這些,郝璐在積極完善術前檢查的同時,及時向醫療團隊組長張志亮主任匯報,經過團隊張志亮、李斯南兩位主任的激烈討論,提出了診治意見:為了迅速解除患者痛苦,防止窒息可能,首選在支氣管鏡下使用異物鉗鉗取異物,同時聯系相關科室,做好內鏡治療失敗從而外科手術的準備。
方案確定后,醫療組長張志亮及時向科室主任陳碧做了匯報,“方案很周密,可行性強,我支持你們,其他需要協調的工作,我來做。”陳碧在電話里給張志亮打氣。
在與家屬進行溝通后,家屬非常理解和配合,非常感謝醫務人員細致周到的安排。
為避免患者隨時出現窒息的危險,時間就是生命,科室緊急協調支氣管鏡室工作人員。一時間,張淼副主任醫師、吳婷護師火速相應,馬上奔向醫院……就這樣,由張志亮牽頭的緊急救治小組成立了。
在張淼、吳婷和麻醉醫生的配合下,張志亮小心翼翼地將支氣管鏡輸送到病人氣道,一點一點地向前探索,生怕卡住的膠囊掉落,或者劃傷氣道。
當看到卡住的膠囊時,張志亮和救治組的人屏住氣,輕輕地將異物鉗住,慢慢調整內鏡姿態,盡可能地避免劃傷氣道黏膜,在往回拉的時候,不斷調整,最終成功地將異物取出。
取出來后,他們長吁一口氣,臉上的凝重一消而散,相互微笑以示鼓勵。
“整個過程雖然不到十分鐘,但是我們覺得過了一個小時似的。頭都冒汗了”張志亮說。
因為很順利,術后患者無明顯痰中帶血,咳嗽明顯減輕,肺內吸氣相干鳴音消失。治療痛苦小,花費少,患者轉危為安。病人家屬不停感謝醫護人員:“真是太謝謝你們,春節放假,還是大半夜,你們二話不說,就來給我們救命,謝謝你們。”
患者醒后也給醫護人員點贊:“徐醫附院技術那是沒說的,太感謝專家了!”
近年來,徐醫附院開啟高質量發展轉型發展,不斷提升危急重癥的救治能力,切實在病人救治的關鍵時候能夠頂得上去,取得好的救治效果。
隨著醫院發展戰略轉型,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在學科建設和發展上也取得了巨大進步,不僅建成呼吸重癥監護室,而且開展了多項高水平的內鏡檢查和治療新技術,正在建成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化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中心的新征程上,快馬揚鞭。
“我們將繼續努力以患者為中心,積極推進呼吸內鏡中心的建設,充分體現了附院呼吸人的責任擔當,技術擔當!”陳碧對記者說。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