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中醫頻道:眾所周知,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近年來,其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記者從徐州市中醫院推拿科頸椎病專病門診了解到,近年來,隨著工作方式、生活習慣的改變,“低頭族”越來越多;而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工作、學習、看手機,很容易誘發頸椎病。該院專家提醒說,對于頸椎不適,一定要足夠重視,及時就醫治療。
頸肩酸痛、胳膊麻木疼痛,都是長期低頭伏案惹得禍
李女士(化名)今年43歲,由于長期伏案工作,經常低頭后感到頸肩部隱隱疼痛,有時還會出現右胳膊輕微麻木的癥狀。考慮到休息之后這些癥狀就會有所好轉,李女士也就沒太在意。
最近,又是年末總結,又是年初計劃,還有多場會議,李女士忙得不可開交。連續幾天熬夜加班后,李女士覺得頸肩部有些受涼,“脖子老是發僵、發硬,感覺酸痛,右上臂和后背也難受,胳膊怎么放都不舒服,晚上連覺都睡不安穩。”李女士說,家人見她如此難受,讓她趕緊請假,到醫院好好看看。
李女士來到徐州市中醫院,該院推拿科負責人、主任中醫師司井夫接診后,詳細詢問了她的工作習慣,并為其進行細致檢查。相關檢查結果提示,李女士的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存在頸椎退行性病變,并且頸部第4、5節椎間盤有明顯突出,最終被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司井夫介紹說,神經根型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的頸椎病之一。“由于頸椎的神經根受壓迫,患者往往表現為頸肩部疼痛,短期內會迅速加重,并且向上肢放射,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麻木等癥狀。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有些患者還可能出現無力等癥狀,延誤治療的話,可能會造成無法恢復的后果,最終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
談及李女士的病情,司井夫表示,患者本身頸椎就不太好,寒冷天氣下又沒有做好頸部保暖,這就會讓頸部的肌肉和血管在遇冷空氣刺激后,發生收縮和痙攣,壓迫椎間關節的同時會使頸椎病復發,從而加重疼痛感。他提醒,發現頸椎不適要及時就診,以防壓迫神經、血管甚至脊髓,造成嚴重后果。
中醫藥辨證施治,幫助頸椎病患者恢復“筋骨平衡”
司井夫介紹說,頸椎病屬于中醫“項痹病”“頸筋急”“肩頸痛”等范疇,可辨證分型為風寒痹阻證、氣滯血瘀證、痰濕阻絡證、肝腎不足證、氣血虧虛證等。市中醫院推拿科頸椎病專病門診主張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給患者制定個體化的中醫綜合治療方案,即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酌情采用推拿、針灸、牽引、理療、中藥內服外用等治療方法,從而提高了臨床療效,預防疾病復發。
“中醫認為,頸椎病往往不僅有‘骨’的病變,還有‘筋’的病變,因此推拿時可采用‘理筋正骨法’治療頸椎病。它不僅可以糾正關節紊亂與錯位、恢復局部力學平衡,還可以有效調節‘筋出槽、骨錯縫’的病理狀態,恢復‘筋骨平衡’,在不動手術的情況下,有效為患者祛除病痛。”司井夫如是說。
據了解,有時候,患者并不能明確指出自己疼痛的具體位置,有經驗的醫生可以通過診查來確定;隨后,通過適當的推拿手法,松解頸神經根與周圍組織的粘連,調整復位,解除病痛。同時,恰當的“理筋正骨法”可以使頸椎各椎體之間的排列正常化、生理化,通過糾正頸椎椎體間小關節的錯位,恢復椎間孔的正常狀態,從而減少或解除頸神經根在此處的壓迫,達到減輕神經根型頸椎病根性癥狀的效果。
此外,針刺療法、中藥外敷療法也是治療頸椎病的常用方法。針刺療法可改善頸椎病患者神經根受壓后瘀血、缺血、缺氧的狀態,而外敷專方———項痹散則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適用于各型頸椎病。
司井夫強調說,中醫將臟腑、經絡、氣血等與筋骨、肌肉、關節功能有機結合,內病外治,有其獨特的優勢。運用中醫藥的傳統優勢,推廣頸椎病的階梯治療,絕大多數病人經非手術治療能夠使癥狀長期緩解甚至臨床治愈。對于部分保守治療療效不好或者出現脊髓受壓癥狀的患者,必要時建議采取手術治療。(王任飛 王慧)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