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精神心理頻道:開學季來臨,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兒童青少年門診量激增,其中來就診的很多是拒絕上學的孩子。
一上學就渾身不舒服 患上“學校恐懼癥”
小張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名5年級的學生,家人稱從上學期開始,小張在上學期間就因為各種原因經常請假,比如說頭疼、肚子疼、惡心等,家人也曾帶其到綜合醫院進行各種身體上的檢查,均未發現異常,但小張仍無法堅持在學校上課,而且在學校里會感到緊張、害怕,放暑假后小張狀態又恢復如常,情緒穩定,也不再感覺有任何的不舒服,家人也就放下心來。
本以為這學期開學后可以正常上學,可是事與愿違,小張非但不能在學校學習,甚至走到學校門口就感到惡心、頭疼,再次感到緊張、害怕,連早晨起床也變得相當困難,多次告訴家人自己不想上學。家人打了也打了、罵也罵了,依然沒有任何效果,家人感覺孩子可能存在心理問題,遂帶至市東方人民醫院兒少門診就診。
兒少精神科門診醫師潘狄接診后,經過詳細詢問、了解病史,并結合評估結果,考慮小張患有“學校恐懼癥”,那么什么是學校恐懼癥呢?
“學校恐懼癥”是由于存在各種不良心理因素,使學生害怕上學,害怕學習,它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兒童心理疾病。表現為厭倦上學,以各種理由、借口推諉不去學校,或者勉強去學校,但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出現各種身體和心理的不適,又很快逃離。國外有報道稱學齡期兒童中學校恐懼癥的發生率約為2%-5%;我國學者也曾對260例兒童情緒障礙進行分析,其中學校恐懼癥達13.8%,位于兒童情緒障礙的第三位,由此可見,該心理疾病的發生率相對較高,應引起關注。
為什么孩子會拒絕上學呢?與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相關:
1、兒童自身的個性特征:孩子膽小、敏感、過分拘謹、任性、不善交友,固執等。這些孩子對自身和環境評價過分敏感,過分在乎自我形象和自我感受,無意識夸大對學校或環境的不良感受與評價,尤其在遭受學業失敗或人際危機時,會引起強烈的焦慮與恐懼,怕再度遭受失敗而拒絕上學。
2、環境因素:孩子在學校遭受的生活事件或應激事件是最主要的誘因,如轉學、考試不及格、遭同學嘲笑、校園暴力、與教師發生沖突、遭受體罰、失去友誼、教師期望過高、校規嚴厲等。
3、家庭環境和教養方式:家長表現焦慮性或強迫性人格,對兒童的拒絕上學表現過分憂慮和過分關注,或表現強制要求或感情排斥;少數孩子受養育者虐待(體罰、辱罵、情感忽略)、生長在父母感情不和、爭吵、暴力、父母離異的家庭。
一旦家長發現孩子拒絕上學,多數會采取打罵的方式,殊不知這種處理方式有可能會帶來更為嚴重的后果,讓孩子談“學”色變,提及學校就會感到緊張、恐懼,甚至哭鬧、發脾氣等。
那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他們呢?
首先家長要盡可能了解孩子無法上學的原因,給予其鼓勵和支持,不要輕易給孩子請假,盡量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可讓孩子進行適當的放松、培養其興趣愛好,學會傾聽、理解孩子,指導其應對不良事件等。如果經過短暫的調整后,孩子仍拒絕上學,建議至專科醫院就診,對孩子的情況進行系統評估后制定治療方案,一般來說,學校恐懼癥需要綜合治療,可根據孩子的情況采用藥物進行抗抑郁、焦慮等治療,更為重要的是進行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又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團體心理輔導等,通過心理治療幫助孩子緩解或消除對學校、學習的恐懼,幫助家長、老師改變互動和教育方式,避免孩子長期脫離學校而導致被“邊緣化”。
因此如果家長能夠及早發現并認識問題的存在,及早的得到正規的系統治療,孩子拒絕上學的問題就會逐步得到緩解,從而恢復正常的學校生活。
作者簡介:潘狄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兒少精神科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