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以“家庭成員”為主體的幽門螺桿菌篩查和規范化治療是胃癌的一級防護措施
7月28日上午,一位中年女士帶著家里三代人來到徐州市一院2021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居家防控篩查現場。“我們是銅山文沃社區居民,有患病史,想著帶家人來測測,我也能放心。”劉女士(化名)講述時,身旁的幼子從母親手中搶過試劑氣袋,學著家人的樣子假裝向未開封的氣袋中吹氣。據悉,劉女士2020年下半年因胃疼至市一院消化內科檢查,發現幽門螺桿菌檢查數值超標,經過近半個月的積極治療,病情有所好轉。
據了解,該項目由國家消化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發起,將陸續開展覆蓋全國的“萬個家庭幽門螺桿菌調查”研究,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是該項目在江蘇的分中心,本場篩查由市一院內科黨總支、消化科承辦,計劃為來自全市40戶家庭,約200人次篩查。
據介紹,消化道腫瘤尤其是胃癌的早防、早診、早治是國家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路徑,而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目前預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險因素。因此,對于該疾病的規范化診斷和治療可有效降低胃癌和癌前病變等風險的發生,也成為胃癌的一級防御措施。
“我們這次篩查以‘家庭’為單位,有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的家庭成員內傳播是Hp在我國感染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Hp根除后復發的重要源頭。”市一院內科黨總支書記晏燕道出將本次篩查主體定位為“家庭”的緣由。
消化內科專家提醒:有胃痛、胃脹 、反酸惡心、黑便等癥狀者應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檢查
市一院消化內科主任陳光俠教授指出,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可傳染。進入胃后,可以運動并穿過胃黏液層,到達上皮表面后牢牢地與上皮細胞黏附在一起,不斷釋放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生物胺等物質,使胃黏膜上皮細胞壞死,破壞黏膜屏障,可導致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誘發胃癌及胃淋巴瘤。
“幽門螺桿菌非侵入性診斷方法是碳13尿素呼氣試驗,操作簡單,準確性高,可克服幽門螺桿菌灶狀分布影響,既可用于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斷,又可用于根除治療后的復查,適用于包括孕婦兒童在內的所有人群,已被國內外廣泛應用于幽門螺桿菌的診斷。”陳光俠主任強調目前對該疾病廣受臨床共識推薦的診斷方法。
陳主任建議,以下人群應盡快盡早到正規醫療機構參與預防性篩查:從未做過早期篩查;家中有老人小孩;經常有胃痛、胃脹、反酸惡心、打嗝、嘔吐反胃、黑色糞便等癥狀;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胃部疾病;家族內有胃病或胃癌史;口臭、口腔異味、口腔潰瘍。她提醒,經常到餐館就餐的民眾,應養成使用公共碗筷的習慣。


市一院內科黨總支:持續深化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今年以來,為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市一院內科黨總支按照院黨委部署,積極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今天的篩查就是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重要舉措之一。
數月間,結合健康節日,該總支持續組織專家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至基層社區、福利機構的百姓身邊;中醫科以國醫節為契機,開展主題為“感受中醫、回歸傳統”的系列講座,宣揚優秀的中醫藥文化;糖尿病專科小組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糖尿病血糖管理”相關活動,提高全院糖尿病同質化管理服務;內科黨總支第五支部借助抖音、微信等網絡陣地,發布原創科普視頻、動畫、文章,鼓勵提升90后青年黨員的宣教意識和技能,宣傳“三早”科普理念和常識。
“我們將按照黨史學習教育要求,做好規定動作、豐富自選動作、打造創新動作,緊扣黨總支各支部具體實際,學史力行、發揮專長,將‘護佑健康,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傳遞到更多的群體、更大的世界。”晏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