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眼睛明亮,卻不與你對視;他們聲音美妙,卻不與你交流;他們或喜或悲,或哭或笑,卻旁若無人,不與你分享。他們只是一群普通的孩子,卻被自閉癥奪去了所有光芒與色彩,我們常常稱呼他們為“來自星星的孩子”。
2020年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孤獨癥關注日,今年的主題是“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推動建立孤獨癥家庭救助機制。在這個特殊時期,心理專家呼吁社會、家庭共同關心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讓“來自星星的孩子”也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兒少中心主任周勤介紹說:“自閉癥又稱孤獨癥,它是一種通常會伴隨終身的復雜的廣泛性發育障礙疾病。孤獨癥會影響患者與他人交流與交往的能力,大部分患者無法獨立生活。從性別上講,男童發病率約是女童的4—6倍。”
據2019年《孤獨癥群體生存現狀》報告中介紹,全世界孤獨癥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態勢,估計全球達6700萬人,孤獨癥已成為世界公認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當前,中國孤獨癥患者中0-14歲的兒童患者數量保守估計在300萬—500萬之間,占兒童精神殘疾類別首位。據相關報道,目前我國孤獨癥患病率約為1%。《中國孤獨癥(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推算,目前中國的孤獨癥患者可能超過1000萬,0-14歲患者或超200萬,并以每年近20萬的速度增長。”周勤說。
周勤說,每一位孤獨癥兒童的誕生,就會產生一個孤獨癥家庭。而每個孤獨癥家庭都承受著巨大的經濟、精神、社會壓力,只有友好的社會環境與完善的社會支持體系,孤獨癥兒童及家庭才能享有“有尊嚴、無障礙、優品質”的生活。因此,聯合國于2008年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孤獨癥關注日”,呼吁社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對于家長來說,如何識別孩子是不是孤獨癥呢?周勤指出,與正常孩子相比,孤獨癥患兒存在3大特點:社會交往障礙;語言和交流障礙;興趣狹窄、重復刻板的行為。
社交發展方面,孤獨癥患兒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與父母之間缺乏安全依戀關系,與人接觸時缺乏目光接觸,很少或不能主動交往。溝通方面,患兒存在語言交流障礙,語言發育落后,或在正常語言發育后出現語言倒退,或語言缺乏交流性質、鸚鵡學舌語言。不斷重復他人說過的話或聽到的廣告詞等。行為方面,患兒在日常生活中拒絕改變習慣和常規;興趣狹隘,會非常專注于某些物品,或者是對特定物品特別感興趣;刻板、重復或儀式性行為;其他常見行為還有多動、注意力分散、自我刺激行為等。
“如果兒童岀現上述情況,家長要高度警惕,并及時尋求正規專業的醫院或康復機構,及早進行干預。”周勤說,隨著家長就診意識的提高,孤獨癥診斷時間已大幅提前,一般在兒童3歲之前就能診斷出來,而首次診斷一般發生在第18至24個月時。
周勤說,若對孤獨癥兒童提供學齡前至少兩年的早期行為干預治療,可令他們的適應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很大改善。“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恢復部分社會功能,幫助他們適應社會,讓孩子們在成年后,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能夠在適當的場合有適當的行為,甚至可以從事簡單工作,回歸社會。”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