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騎著車子,路上顛了一下,結果導致胸椎骨折——趙女士的經歷令旁人稱奇,在醫生看來卻十分常見。記者從徐州市中醫院內分泌科骨質疏松學組了解到,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骨質疏松的發病率持續增高,每天都有類似趙女士這樣的患者前來就診。
騎車顛一下導致胸椎骨折
今年60多歲的趙女士,退休前一直從事行政工作,常年坐辦公室,較少到戶外活動,平時也不愛鍛煉。上周日,趙女士騎電動車去超市購物,途中經過一處坑洼地,車子顛簸,趙女士感到身體震了一下,隨后腰背部有些不適。回到家后,趙女士感到腰背部疼痛加劇,于是前往醫院檢查。
在徐州市中醫院,趙女士拍脊柱X光片發現,第11節胸椎發生了壓縮性骨折。再經雙能X線骨密度儀檢查,發現其平均骨密度T值為-4.1,存在嚴重的骨質疏松。
不過是騎車顛了一下,怎么就導致胸椎骨折了?接診的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丁凱說:“骨折是由骨質疏松引起的,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特點就是常常在輕微暴力作用或日常生活中發生。”
他指出,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常見部位是椎體、髖部、前臂遠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椎體骨折。基于影像學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約為15%,50歲以后椎體骨折的患病率隨增齡而漸增,而8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可高達36.6%。而最嚴重的骨質疏松性骨折是髖部骨折,一旦發生髖部骨折,那么在1年之內,20%的患者會死于各種并發癥,約50%患者致殘,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骨質疏松癥患病率逐年增高,年輕人也會中招
像趙女士這樣的患者多嗎?“可不少。”丁凱主任說,根據2017版《原發性骨質疏松診療指南》數據顯示,我國在2006年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女性為20.7%,男性為14.4%,而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明顯增高,女性尤為突出。
丁凱主任說,隨著人口老齡化,我國骨質疏松患者只增不減,雖然沒有最新的流行病學研究數據,但根據業內估計,骨質疏松患者已經過億,骨量減少的患者超過2億。
據介紹,骨質疏松及其骨折是骨密度降低和骨微細結構破壞的雙重結果。骨量的堆積90%在20歲以前,其余10%在以后的10年-15年。25歲-39歲為一生中骨量最高的時期,這種最高的骨量稱骨峰值。骨峰值越高越不容易發生骨質疏松,而骨峰值越低,發生骨質疏松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風險就越大。
“骨峰值決定于遺傳和環境因素,兒童時期低鈣攝入,出生和成年時低體重,活動少,發育延遲,吸煙、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習慣等均為重要的環境因素,會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生”。丁凱主任指出,骨質疏松并非中老年人專利。現在的年輕人喜歡挑食或節食,飲食結構不平衡,導致飲食鈣的攝入少、體瘦,又不拒絕吸煙喝酒等不良嗜好,還很少運動,往往達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和質量,這就使骨質疏松有機會侵犯年輕人。
建議定期檢測骨密度,根據提示及時接受干預治療
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骨質疏松的相關癥狀,但是就診率卻相當低。丁凱說,很多人都是在發生骨折后,才想起來看病,事實上,早在骨質減少時就應該采取干預。
骨質疏松發病具有很強的隱匿性,建議男性55歲、女性50歲之后可以到醫院做一次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骨密度檢測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反應骨質疏松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通過骨密度檢測,可得到個體骨質的有關信息。如檢查提示“骨質減少”或“骨質疏松”就應該引起注意。
處在“骨質減少”階段,可通過必要手段來防治骨質疏松。首先要戒煙限酒,減少咖啡及濃茶的攝入,保證富含維生素D、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適當戶外活動,每天曬太陽15分鐘-30分鐘,吸收活性維生素D。其次是補充鈣劑。正常成年人每日鈣需要量為800mg,最好分次補充。如果是絕經后婦女、孕婦、老年人,每日鈣需要量則為1000mg-1200mg。
如果已經是“骨質疏松”,應及時接受治療。這一時期,除了要遵循以上提及的防治原則外,注意以藥物治療為核心。包括抑制骨吸收藥物、促進骨形成藥物及雌激素替代劑。需要強調的是,骨質疏松患者一定要防止跌倒,避免發生骨折。
中西醫聯合干預,防治骨質疏松效果好
“就骨質疏松來說,不管是預防還是治療,任何單一的方法都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最好是采用中西醫結合干預療法。”丁凱主任如是說。
他介紹,中醫上將骨質疏松歸于“骨痿”、“痹癥”、“腰痛”等范疇。根據中醫“腎主骨”、“脾主肌肉”、“不通則痛”等理論,中藥治療以“補益肝腎、健脾益氣、活血化瘀”為基本治則,辯證施治。而市中醫院內分泌科骨質疏松學組研究古方運用,結合中醫傳統的飲食觀、運動觀、養生觀,在骨質疏松的預防和治療方面收到良好成效。
預防方面,中醫傳統的飲食觀、運動觀、養生觀都有著合理的指導意義。傳統中醫認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飲食上強調合理搭配,五味調和,氣血旺盛。高危人群可以從飲食上保證多種營養物質包括鈣的攝入,避免骨質疏松發生。運動方面,傳統的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等均動作舒緩,強調肌肉的靈活和協調,可有效預防跌倒。
“針對骨質疏松的治療,我們科室運用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對骨質疏松患者進行鑒別診斷、用藥監測、效果評價;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對患者進行飲食及運動指導,以‘補肝腎、調脾胃、暢氣血’為主要原則,予以中藥辨證施治;同時還應用中醫針刺、艾灸、中藥外用等方法,可有效改善骨質疏松患者的癥狀。”
他介紹,目前研究證實的對骨質疏松有效的中藥成分有骨碎補黃酮、淫羊藿苷、人工虎骨粉等,還有一些中藥古方均被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骨質疏松的治療,均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