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通訊員 周璐)有一種冠心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這就是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CTO)。以往,這種心臟血管病變的手術成功率只有50%—70%,被稱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領域的“最后一個堡壘”。
冠脈介入水平的不斷進步,給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患者的治療帶來更多選擇。具有高超技術和豐富經驗的心內科醫生,通過一個又一個成功的手術積累,把這個“最后一個堡壘”攻克。
在徐礦總醫院心內科,60歲的劉先生就通過成功的手術,解除了危及自己12年之久的“安全隱患”。
一根冠狀動脈完全堵塞達12年
12年前,劉先生就在一次例行體檢中,知道自己有一根冠狀動脈情況不好。當時的檢查結果顯示,劉先生有一根冠狀動脈有不同程度的堵塞。但因為沒有明顯的癥狀外顯,劉先生沒有太在意。
為什么一根冠狀動脈出現堵塞,劉先生可以安然度過12年?這要從冠狀動脈的類別說起。
幾乎環繞心臟一周、狀如樹冠的動脈,猶如給心臟戴了一頂王冠,這就是冠狀動脈。負責人類心臟運動的血液,由三支冠狀動脈主支及其分支血管來承擔。這三條主要冠脈出了故障,可能會引發心絞痛、心梗,嚴重的,會因心臟本身缺乏血供而停跳、死亡。
“冠狀動脈的三個主要分支分別是前降支、右冠狀動脈、左回旋支。如果把心臟的血管比作是一棵大樹的話,這三根血管就是給大樹輸送養料的主干。區別在于,這三根血管的分工不同,出現堵塞時表現的癥狀也不同。”徐礦集團總醫院心內科主任祁春梅介紹說,一般情況下,如果是前降支和右冠狀動脈出現嚴重堵塞,往往會給患者帶來快速的、嚴重的心肌梗塞。與上述情況不同的是,如果是左回旋支出現嚴重堵塞的情況下,患者往往癥狀不明顯。
祁春梅介紹說,劉先生被嚴重堵塞的冠狀動脈就是左回旋支。雖然這個左回旋支已經不同程度的堵塞,但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癥狀,加上臨近血管的代償功能,劉先生并沒有在過去的12年里感覺到明顯的不適,也就沒有到醫院治療。
“劉先生的這種情況,就是我們說的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CTO)。這種情況一般指冠狀動脈完全閉塞且閉塞時間超過3個月的病變。有的患者出現冠狀動脈閉塞幾個月甚至更久,但自己卻渾然不知。所以,這種疾病,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祁春梅主任介紹說,目前慢性閉塞病變病人占到接受冠脈造影檢查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發病非常隱匿。這類疾病血管閉塞過程是漸進型的,不像“心肌梗死”一觸即發,更像是埋藏在體內的一個“定時炸彈”慢慢消耗著病人的心功能。
1個小時,2根導絲,疏通12年“病變”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在經歷了一段時間之后,最終還是會以明顯癥狀的形式表現出來。
一周前,劉先生來到徐礦總醫院心內科的時候,強烈的胸悶、氣喘讓他感覺到極度不適。檢查結果顯示,劉先生的左回旋支已經完全閉塞,其功能暫時由臨近的一根血管“接管”,工作起來“力不從心”,必須盡快手術治療。
真正的挑戰來了。
在眾多導致冠狀動脈堵塞的疾病當中,冠脈慢性閉塞病變,是冠心病介入領域最后的難關。貫通冠脈是這些患者治療的最佳選項,但讓柔軟的導絲順利穿過堅硬的堵塞,在這個過程中不能穿破脆弱的血管,因為顯影不清更加增添操作難度,也正因為此,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CTO)的介入治療,被稱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領域的“最后一個堡壘”,成為業界頂尖難題。
劉先生的左回旋支,已經堵塞了12年,想要疏通這段嚴重堵塞的血管,難度可謂很大。每一場冠脈介入手術,都是對心內科醫生技術和經驗的挑戰,劉先生的這種情形顯然更增加了手術難度。
祁春梅主任介紹說,劉先生的手術持續了3個小時,其中有一個小時是用導絲疏通堵塞的病變,“血管的病變部位大約有1厘米長,時間太久了,這些病變部位已經纖維化、斑塊化、鈣化。我們用了兩根導絲,才順利穿過這個病變部位。使用兩個微導管,對側造影,可以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手術成功率。”
導絲穿過,球囊釋放,支架植入,在祁春梅主任的努力下,劉先生的手術順利完成。
手術完成以后,劉先生的不適癥狀快速緩解,目前已順利出院。
早發現,早治療 避免積成嚴重病變
心內科專家表示,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形成是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后,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演變過程。其特點是“階段性閉塞”形成,卻很少發生全程一次性閉塞。大部分以穩定性心絞痛、心力衰竭為主要臨床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被稱為“沉默殺手”的“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在所有冠心病中,發病率約占兩成。致病因素為高血壓、糖尿病、血脂高、不良生活方式、抽煙等。近年來,年輕化趨勢明顯。
祁春梅主任提示說,對于在檢查中發現有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患者,應該盡快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不要拖延至嚴重病變,帶來嚴重風險。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