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出現過“眼皮跳”,按照民間說法,多會解釋為“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然而,在腦外科專家看來,頻繁的眼皮跳往往是面肌痙攣的先兆。市中醫院腦外科副主任中醫師王先鋒說,面肌痙攣是一種惱人的神經外科疾病,多在中年以后發病,為避免面神經出現不可逆的損害,建議患者盡早就醫,接受正規診療。
眼皮亂跳、表情失控,后果也會很嚴重
32歲的小謝(化名)是名外賣騎手,小伙清瘦精干,是朋友圈里公認的帥哥。可是小謝知道,自己有個毛病很不好,就是會時不時地眨眼睛、抽嘴角。“平時還不算嚴重,可一到激動、緊張的時候,瞼部肌肉就不由自主地跳動,眼皮跳得都差點睜不開眼!”
眼皮不由自主跳動,小謝的這個癥狀竟導致了很嚴重的后果。就在上周四,他在送外賣的路上,騎行到一小區門口時,眼皮突如其來一陣抽搐,弄得他眼睛不適,視野受阻,一不小心就撞上了一旁的路牙石,并從車子上摔了下來。小謝當時就被摔得腦部出血,幾欲昏迷。送到醫院檢查發現,他頭外傷較為嚴重,頭顳骨骨折。
因為眼皮抽搐而身心受創的還有馬女士(化名)。6年前,馬女士在她30歲的時候,漸漸發現自己左瞼不自主地“擠眉弄眼”,出現頻繁抽動,為了躲避大家的目光,她逐漸變得宅了起來,一年四季都戴著口罩。
據馬女士家人說,這些年也帶她看過不少醫生,可都沒有很好的根治辦法。后來,馬女士的抽動癥狀愈加嚴重,她干脆閉門不出,也不愛和人交流,因此而發展成了抑郁癥。
面肌痙攣:可因疲倦、精神緊張而加重
“面肌痙攣算不上什么惡疾,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市中醫院腦外科副主任王先鋒說,小謝和馬女士的情況都是面肌痙攣,這是神經外科常見疾病。該病的臨床表現為:一側面部不自主抽搐,呈陣發性且不規則,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緊張等而加重。
據介紹,面肌痙攣分為原發性面肌痙攣和繼發性面肌痙攣兩類,原發性面肌痙攣多是因為血管壓迫所致。繼發性面肌痙攣多是由于囊腫及局部蛛網膜增厚等非血管性病變等造成的。
王先鋒說,面肌痙攣癥狀,抽搐的程度輕重不等,為陣發性、快速、不規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較輕,持續僅幾秒,以后逐漸數分鐘或更長,而間歇時間逐漸縮短,抽搐逐漸頻繁加重。嚴重者呈強直性,致同側眼不能睜開,口角向同側歪斜,無法說話,常因疲倦、精神緊張、自主運動而加劇,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發作。
眼部跳動發展成面部跳動,應高度懷疑是面肌痙攣
據王先鋒介紹,原發性面肌痙攣的病人多數在中年以后發病,近年來也有不少30歲左右的年輕患者。
“面肌痙攣的發生跟遺傳有關,后天因素的話,普遍認為與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有密切關系。”他指出,人體面部肌肉運動大多由面神經支配,比如眨眼、微笑等,如果是先天顱、內血管分布不均勻,或是血管硬化導致血管位移,都可能發生血管壓迫到面神經,從而引起面神經核興奮性異常增高,使得面神經控制的面部肌肉發生陣發性抽搐,這也是自己無法控制的。
王先鋒說,正常情況下,人的眼睛跳的幾率差不多,左眼、右眼都有可能跳。一般情況下眼皮跳往往跟人的情緒、睡眠等情況有關,發生原因是眼部周圍神經系統在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局部產生痙攣性收縮。但如果眼部跳動發展到了面部跳動,這種情況往往提示面神經本身可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此時應高度懷疑是面肌痙攣。
確診后應及時接受正規治療,避免診療誤區
說起面肌痙攣患者在診療方面的誤區,王先鋒首先提及的便是公眾對該病的不了解。“很多人沒把眼皮跳、面部抽搐當病,或者不知道需要治;有的人想治療,又不知道看什么科;還有一些患者,過分相信偏方,結果病沒治好,反而造成了更嚴重的后果。”
王先鋒說,有些患者容易被建議選用封閉和理療,這也是不提倡的。因為這些治療方式,不能從本質上阻斷血管對面部神經的壓迫,可能在短時間內有效,但幾個月后各易復發,并且有時在注射后,出現面癱,形成“面具瞼”,可謂得不償失。
還有一些患者對于疾病的治療并不是積極地配合,看到疾病有所好轉后,就不再按照療程規范治療,這樣的話,很容易導致疾病復發,而且越來越嚴重。
微血管減壓術可治療原發性面肌痙攣
針對于此,王先鋒表示,目前來說,治療面肌痙攣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是微血管減壓術。目前國內神經外科專家一致認為,原發性面肌痙攣唯一可能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微血管減壓術,而且治愈率在98%。
所謂的微血管減壓術,是在患者耳后發際內的皮膚處開一個小切口,在手術顯微鏡下,原本像頭發絲一樣纖細的微血管,被放大數倍;醫生通過特殊的器械分離走行異常的微血管或粘連束帶,在解除神經纖維受壓狀態的同時再加以保護,使受損的神經纖維傳導恢復正常,從而達到臨床治愈目的。
最后,王先鋒提醒說,當發現有眼皮跳時,前期不用過分擔憂,靜觀其變,也許它不會發展得十分嚴重。不過要是痙攣持續超過了一周,而且越來越嚴重,就需要及時就醫,接受正規治療,否則當病情發展嚴重后,面神經出現不可逆損害,即便手術也難以恢復正常狀態。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