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昨天早上,68歲的周大爺突然手腳不聽使喚,想動動不了,說話也口齒不清,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徐州市中醫院搶救,被確診為腦出血。“幸好發現及時,如果再晚一些,后果不堪設想。”參與搶救的醫生解釋說,周大爺突發腦出血,與這兩天的低溫天氣有很大關系。
吃早餐時突發腦出血
周大爺家住云龍區,是一名慢性病患者,高血壓和糖尿病都已經得了幾十年。這兩天氣溫下降得明顯,周大爺也偶爾抱怨句“不舒服”,但自己和家人也沒太過放在心上。
昨天早上吃早餐時,周大爺突然發現自己的手腳動不了了,身子僵硬,想要說話也表達不清。家人連忙送他到醫院急救。
在市中醫院,醫生發現周大爺已經陷入淺昏迷,多次呼喊都得不到回應,加上其反復惡心、嘔吐,就考慮是腦出血。為了確認病情,醫生安排周大爺做了腦部CT,結果顯示,周大爺果真腦部出血,而且病情較重,必須即刻進行手術。
“患者腦部出血差不多有50毫升,很容易破壞正常的腦組織,如果不馬上清除出血,可能會繼續出血,引起腦組織異常,導致失語、癲癇、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當日,神經外科醫生給周大爺做了顱腦手術。目前周大爺已無生命危險,不過因為意識還不太清醒,講話也不夠流利,仍被安排住院觀察。
絕大多數腦出血患者有高血壓
“腦出血又稱腦溢血,中醫又稱為腦卒中,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自發性出血。”市中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王先鋒介紹說,引起腦出血的病因大致可分為兩類,即與高血壓有關的腦出血和非高血壓所致的腦出血。
非高血壓性腦出血常見于腦動脈粥樣硬化、先天性腦動脈瘤、動靜脈畸形、血液病、腦淀粉樣變性、腦動脈炎、硬膜靜脈竇血栓形成、夾層動脈瘤、腫瘤卒中、梗死后腦出血、藥物(如抗凝及溶栓劑等)、外傷及中毒等。
“臨床上,由于絕大多數是高血壓小動脈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所以有人也會將腦出血直接稱為高血壓性腦出血。”王先鋒指出,腦出血與高血壓病有著密切的關系,即高血壓患者約有1/3的機會發生腦出血,而約95%的腦出血患者有高血壓。
說到突發腦出血的誘發因素,王先鋒表示,主要有4方面,一是精神刺激,由于過分激動,使交感神經系統興奮、腎上腺素增加,心跳加快,血管急劇收縮,誘發血管破裂。二是過度勞累,由于擔負任務過重,精神極度緊張或長途旅行和過于疲勞,極易誘發腦出血。三是不良習慣,如酗酒、暴飲暴食、飽食后沐浴等。四是氣候變換,影響人體神經內分泌的正常代謝,毛細血管痙攣性收縮和脆性增加、血壓升高,造成血管破裂。
“這兩天氣溫驟降,腦出血發生的幾率隨之升高,我們接診了不少患者。”王先鋒提醒說,冬季天氣寒冷,慢性基礎病患者要經常測量血壓,同時加強保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同時做好定期復診。
中風恢復期及后遺癥期適宜膏方調理
王先鋒表示,膏方在神經系統疾病的防治中具有一定優勢,建議患者嘗試膏方調理。
從中醫上講,中風多因體氣血虧虛,心、肝、腎三臟功能失調,加之內傷積損,或飲食不節,或情志過極,或外邪侵襲等誘因,致機體陰陽失調,氣血逆亂而發病。“中風急性期因病情變化大,出現多種并發癥需要隨病情變化而調整用藥,不適合膏方治療。在其后恢復期和后遺癥期,癥情相對穩定,才適合膏方調理。”王先鋒如是說。
他指出,膏方乃多味中藥熬制而成,有治病求本、顧護正氣,協調陰陽、調和臟腑、通補兼備、調暢氣血等功效;且口感較好,無需煎煮、攜帶服用方便,更適合現代人緊張的工作生活節奏。與一般的湯劑相比,膏方既注重全面調整,又針對具體病癥,醫生會從每個人的實際出發,辯證準確,配伍嚴謹,且要應和氣候特點和地域特點,做到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中風病人,多久病體虛,依照中醫辯證屬本虛標實,本虛則以氣虛、陰虛為主,標實則以血瘀、痰濁為主。我們依據這些共性,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把中風后患者分為氣虛血瘀型和陰虛風動型,然后分型施治。”
王先鋒說,氣虛血瘀型患者,表現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自汗出、口角流涎、氣短乏力、偏身麻木、手足腫脹和臉色眥白等;治療需要補氣活血通絡,可給與補氣通絡膏口服。陰虛風動型患者,表現為半身不遂、手足心熱、言語謇澀或不語、焦躁失眠、偏身麻木、眩暈耳鳴和口舌喁斜等;治療需要滋陰清熱,活血通絡,建議給予滋陰通絡膏。當然,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還會隨證加減用藥,力求一人一方,以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