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一起生活20多年,她突然不認媽了,專家:有一種精神科疾病叫“冒充者綜合征”。
王女士最近很傷心。辛辛苦苦養育了20多年的女兒,突然不愿認她這個媽了。女兒口口聲聲地說,她這個媽媽是“冒充的”。
在徐州東方人民醫院,精神四科主任朱晶給王女士的女兒做了檢查,認為這個女孩患有一種比較少見的精神科疾病——“冒充者綜合征”。
女兒天天說她是個“假媽媽”
1個月前,王女士帶著獨生女兒陳小姐來到東方醫院4號診室就診。一進診室,王女士就傷心地哭了起來。
接診的朱晶主任詳細詢問原因才知道,原來,3個月前陳小姐突然開始認為王女士不是她的親生母親。剛開始一天會提到1—2次,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兒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強烈,竟反復提起,并要離家出走,去尋找她的親生母親。而且女兒還經常對著她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內容有些顛三倒四,同時漸漸出現脾氣暴躁、易怒,夜間睡眠差,工作及生活能力較以前有明顯下降等表現。
王女士說:“孩子她爹死得早,我辛辛苦苦養了她這么多年,好不容易讀完大學,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現在她突然跟我說我不是她親媽,天天和我橫眉冷對的,這算哪門子事呀?”
聽著媽媽在旁邊傷心地哭訴,在一旁的女兒也氣憤地嚷嚷道:“你不要在這假惺惺地哭,你根本不是我親媽,你是假的,是冒充我媽媽的。你雖然長得和我媽媽一樣,但是你骨子里不是我媽媽,我不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你把我媽媽弄到哪里去了!但是我不是傻瓜,我的感覺不會錯!!”接著,她又對醫生說道:“我媽肯定得罪了你們,你們把她關起來了,說吧!你們有什么要求?接下來你們是不是要害我了?然后再找個人冒充我?你們到底想干什么?”
經過詳細地問診后,朱晶主任發現陳小姐的父親生前有精神病史,因為沒有進行正規治療,于10年前在家自殺身亡。經過仔細地精神檢查,朱晶主任發現,陳小姐除了上述懷疑其母不是親生的精神癥狀外,還存在明顯的幻聽。
陳小姐自稱,近幾個月來總是能聽到有人在耳邊和她說話,評論她的一些行為,經常和她進行一些交談、交流。而且這個聲音告訴她,他們之間的交流是一個秘密,不能將自己的存在告訴別人,所以她從未向別人提及過。她還聲稱,這個聲音基本時刻存在,導致她很難集中注意力去工作。
檢查還發現,陳小姐同時存在相對明確的繼發性被害妄想,她常稱“雖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她的‘假媽媽’不僅要害她的親生母親,也要害她”,為此她堅持要離家出走,一方面是為了尋找生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逃生。
她患有“冒充者綜合征”
通過以上病情了解后,朱晶主任向王女士解釋道:她的女兒目前存在的最主要的癥狀是精神科較少見的一種綜合征,臨床上稱為“Capgras綜合征”,也稱之為“冒充者綜合征”,或者稱之為“極其相似者的錯覺”,這是一種特殊的妄想觀念。即患者認為身邊關系較密切的人,比如父母、兄弟姐妹看起來面貌沒有改變,但實際上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人了,兩個人在同一時間都存在,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時候已經被別人所替代了。
就像王女士的女兒,她認為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母親并不是其真正的媽媽,而是一個極其像她母親的人,替代了她的母親,是一個冒充她母親的騙子。這種綜合征產生于意識清晰的狀態下,被認為屬于一種自我功能障礙。
根據患者目前的總體情況:總病程3月余,目前的精神癥狀有明顯的Capgras綜合征、幻覺、繼發的被害妄想,同時伴有明顯的脾氣暴躁、易怒及夜眠差的表現,其父生前有類似病史,所以目前擬考慮精神分裂癥的診斷,建議住院進行系統治療。
“冒充者綜合征” 最終可能導致精神分裂癥
朱晶主任介紹說,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是一種精神科常見的病因未明的嚴重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壯年,有知覺、思維、情感及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一般無意識及智能障礙。該病是腦功能失調的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復雜的遺傳因素、生物及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導致此病的發生發展。精神分裂癥病程多遷延,如不及時就診,極易對自身、家庭及社會造成傷害,并最終進展為精神殘疾。
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癥狀不明顯而未得到診斷之前,往往有一個前驅期(prodromal stage),在這個階段,患者可能未表現出明顯的精神癥狀,但是在性格、情緒、行為及社會功能等方面已有所改變,出現了部分異常。這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如果沒有引起家屬的關注就有可能被忽略而因此喪失治療的最佳時期。因此,當家屬發現自己身邊的親人在性格、情緒、行為及社會功能等方面出現異常,與其既往表現出現較大偏差時,應及時至精神科就診,尋求專科醫生的幫助,以便盡早識別和治療。
本期專家
朱晶 副主任醫師,東方人民醫院精神四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會員。從事精神科、心理科臨床工作十余年,主持市級課題1項,發表專業論文多篇。對女性精神障礙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女性精神分裂癥、情感障礙、睡眠障礙、圍產期及生理期精神障礙等精神疾病的診斷及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周三全天(4號診室)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