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近日,常州一名兩歲男童誤把大人腹瀉藥當糖吃的新聞被各大媒體廣泛報道,兒童藥物中毒的話題也再次引起家長的關注。對此,我市一位兒科醫生提醒家長,孩子生病時,別再騙他們說藥是糖果了。
常州:誤把大人止瀉藥當糖吃,兩歲男童被送醫搶救
據《早安江蘇》欄目報道,近日的一天傍晚,因為家長疏忽,常州一名兩歲男童拿到了家里的大人止瀉藥,當做糖吃了下去。家長發現后,立即將孩子送到醫院搶救。
當晚9點,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孩子躺在病床上,意識依然模糊。醫生表示,孩子吞食的是復方地芬諾酯片,是一種大人常吃的止瀉藥,該藥對兒童傷害很大。雖然醫生為孩子洗了胃,還使用了特效藥,但孩子還未脫離危險。孩子現在的呼吸還是受到抑制,呼吸比較深長,喉嚨口都是痰,吐不出來。孩子奶奶說,當時一家人忙著搬家,根本沒注意孩子爬上桌子,將藥吞進了肚子里。
我市:一患兒也因服用過量止瀉藥導致急性中毒
其實我市也曾發生過類似病例。不久前,徐州市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也接診過一名因服用過量止瀉藥導致急性中毒的患兒。慶幸的是,經過治療,患兒康復出院。
當時,兩歲的患兒被送至醫院時已經昏迷不醒12小時,呼吸淺弱,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對針刺無反應。值班醫生詳細詢問孩子病史及入院前情況,得知患兒母親近三天因為腹瀉而服用止瀉藥物。考慮患兒有藥物中毒的可能,值班醫生立即讓患兒家人查看止瀉藥數量。原來這一瓶剛剛開封的藥物原有100片,孩子母親已服用3片,但剩余只有36片,丟失61片。
結合孩子臨床表現,醫生診斷其為急性止瀉藥中毒,遂留取患兒胃液及血液標本送毒物篩查,積極給予洗胃、導泄、補液等對癥處理,并進行血液凈化治療。治療5天后,患兒病情穩定出院。
醫生介紹,這種止瀉藥有甜味,顆粒較小,與糖丸無異,孩子喜歡服用。正常小兒劑量應該是每次三分之一片,每日三次,超過2片就容易出現嗜睡、呼吸淺慢、呼吸不規則、口唇發紺表現;如果發現時間較晚,極易導致呼吸功能衰竭危及生命。而且家長往往會誤認為孩子困了,多睡一會兒沒關系,延誤就診時間,最終導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小兒中毒多與周圍環境密切相關
不難看出,以上兩起意外的發生都是因為家長對于藥品放置的疏忽,使孩子能夠輕易接觸到。“小兒中毒不同于成人,成人多與職業有關,慢性中毒較為多見;小兒中毒多與周圍環境密切相關,多為急性中毒,如食物、環境中的有毒動植物、化學藥品、醫療藥品、生活中使用的消毒防腐劑、殺蟲劑等。”我市一位兒科醫生表示,兒童由于年齡小,對毒物的識別能力較差,經常會發生毒物中毒情況。幼兒期常誤將藥片當成糖丸吞服;至學齡前期,活動范圍較廣,接觸毒物機會更多。
相關調查統計顯示,近年來兒童藥物中毒呈上升趨勢,形勢嚴峻,相當于每3個因中毒就診的孩子中就有2個是因藥物中毒。而在這其中,兒童自己誤服占兒童藥物中毒就診的原因之首。繼續往下深究,兒童誤服藥物中毒的原因又是由于家長將藥物隨意放在桌柜上、枕邊等小孩容易接觸到的地方。還有一些家長為了使孩子順利服下藥物,會告訴孩子吃的是“糖果”或“糖水”,而兒童容易混淆藥品與食品而造成誤食。
“對于有認知意識的孩子,家長最好告訴他們吃藥的原因,不要騙孩子藥是糖果。”醫生提醒說,有些適于兒童的藥,確實會迎合孩子口味,添加甜味。這個善意的謊言很容易會讓孩子誤以為藥和糖是一個概念而亂吃,從而出現藥物中毒。因此,家長應該告訴他們藥名和為什么要吃藥,讓孩子知曉沒病自己偷吃藥是非常危險的。
記者隨機詢問了幾位寶媽,大部分都有在孩子生病時,為了讓孩子能吃下藥而哄騙其說藥片是糖果的經歷。“為了讓孩子吃藥,我什么辦法都試過了。”受訪者宋女士說,兒子吃藥特別難,她曾哄孩子說藥是糖水,也曾買過喂藥器……當時想著只要能吃下藥就行,但是看到兒童藥物中毒的新聞后,她有些后怕了。
妥善保管,避免兒童誤服藥物
“在預防兒童急性中毒時首先要妥善保管好藥品。”醫生建議家長不要把藥品和其他物品混放在一起,不將藥品放在兒童可以接觸到的地方,或者上鎖保存好;不要隨意給孩子服用藥物,一定要遵照醫生開具的醫囑使用;將農藥、滅鼠藥等毒物按照規定妥善保管,不要放置在礦泉水瓶等容器內。
家長最好避免在孩子面前吃藥。年齡小的,尤其是1-4歲的孩子好奇心比較重,一些藥品的色彩、形狀及甜味糖衣對他們都有極大吸引力,如果儲存不當,孩子可以拿到,就很容易把藥片當作好吃的糖豆誤食。而且,孩子和成人不同,他們喜歡用手、用嘴來感受新奇的東西,加上模仿能力極強,孩子就可能偷偷模仿家長吃藥,導致誤食。
此外,一旦發現小孩誤服藥物,要及時送醫;且要盡量弄清孩子服用的藥物名稱、服用時間及用量。在送醫前,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催吐(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藥物被嘔吐出來);而已經昏迷的孩子則不能催吐,以防發生嘔吐物堵塞而窒息;最好把誤服藥物和嘔吐物帶至醫院以便醫生對癥采取措施。
●鏈接:藥物中毒怎么辦?
生活中,毒物主要經口、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毒物會遍布全身,所以要盡快處理,必要情況下可以進行催吐。
脫離毒物:讓中毒者離開中毒現場,脫掉被污染的衣物、鞋、襪,用肥皂水(敵百蟲中毒除外)或大量清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膚,清除口中的異物和殘留毒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面對昏迷者,讓其頭部轉向一側,及時清除病人的嘔吐物,以防引起窒息。
催吐:用蛋清(可用牛奶、豆漿、米湯代替)、木炭粉(可將饅頭燒成炭粉)混合后服用,并用手指刺激舌根部催吐。
導瀉:使用導瀉藥,加速毒物排出。常用的導瀉藥有硫酸鎂、巴豆粉、果導片等,或者食用蓖麻油等。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