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兒科頻道/徐州兒童醫院:最新資料顯示,中國意外傷害占兒童死因總數的26.1%,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徐州市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齊共健指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反映了全球18歲以下兒童90%以上的死亡情況,其中誤服藥物、溺水、電擊、交通意外、窒息、氣管異物等意外傷害最為常見。
玉玉丫頭一邊玩玩具一邊吃果凍,結果喉嚨被果凍卡住了。當時小家伙便不停咳嗽、嘔吐,小臉蛋一下子變紅了,嚇壞了玉玉媽。寶蛋今年1歲多了,沒事就喜歡抓抓這、摸摸那。有一次媽媽洗衣服,把衣服上掉下的紐扣順手放到了茶幾上,由于顏色比較鮮亮,被寶蛋當成糖塊兒吃了……
大部分的兒童對於四周的環境都會有好奇心,尤其是一些新鮮或是不尋常的東西,如錢幣、玩具、發夾等等;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且想要嘗試看看其味道如何,殊不知“好奇害死貓”啊!紐扣、硬幣、圖釘、縫衣針、筆帽、堅果、果凍……徐州市兒童醫院為孩子們取出來的氣管異物可謂五花八門。
兒童口吞異物處理方法
齊共健表示,嬰幼兒和兒童有吸弄和口含異物的習慣,且因防御咳嗽力弱,反射功能差,一旦嬉笑或啼哭時,可因誤吸氣而將口腔中的物品吸入呼吸道,如異物不能咳出,則病情嚴重,預后也較差。因此,發現孩子誤服異物后,不要吃東西,異物滯留處容易潰瘍,吃東西會加重潰瘍,造成取出困難。
當孩子意識清醒時,可采用立位腹部沖擊法。家長站在孩子背后,雙臂環繞孩子腰部,令孩子彎腰,頭部前傾。一手握空心拳,拳眼頂住孩子腹部正中線臍上方兩橫指處。另一手緊握此拳,快速向內、向上沖擊5次。孩子應配合家長,低頭張口,以便異物排出。
若孩子已經處于意識不清的階段,應采用仰臥位腹部沖擊法。家長將孩子置于仰臥位,并騎跨在孩子髖部兩側,一只手的掌根置于孩子腹部正中線、臍上方兩橫指處,不要觸及劍突(心臟區的胸壁前下端有一劍突軟骨,起保護心臟作用)。另一只手直接放在第一只手背上,兩手掌根重疊,并合力快速向內、向上有節奏沖擊孩子的腹部,連續5次,重復操作若干次。然后檢查孩子口腔,如異物被沖出,迅速用手將異物取出。
齊共健強調,若檢查孩子呼吸心跳都無時,要立刻實施心肺復蘇術。
嬰兒誤服異物救治法
小嬰兒不會言、不會語,萬一發生這種意外怎么辦呢?齊共健說,不論孩子吞的是什么,第一時間要鼓勵其咳嗽,將異物排出來。如果孩子無法自主咳嗽,可以采用MEIMLICH手法,幫助其咳嗽。
首先家長取坐位或單膝跪地,將嬰兒俯臥于一側手臂上,手要托住嬰兒頭及下頜,頭部低于軀干。將前臂靠在膝蓋或大腿上,用另一只手掌根部向前下方,用力叩擊嬰兒背部肩胛之間,每秒一次,拍打5次。然后用手固定頭頸部,兩前臂夾住嬰兒軀干,小心將其翻轉呈仰臥位,翻轉過程中,保持嬰兒頭部低于軀干。用兩指快速、沖擊性按壓嬰兒兩乳頭連線正下方5次,每秒一次。然后,反復進行,直至異物清除或嬰兒失去反應。
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措施
3歲的妞妞發燒39.6℃,服用阿司匹林泡騰片,很快出現嘔吐、抽風癥狀,持續時間幾十秒。遇到這種情況,妞妞媽一下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
什么是高熱驚厥?
孩子發高燒已經夠讓家長著急的了,如果再出現“抽風”,就更嚇人了。高熱驚厥又稱“熱性驚厥”,俗稱“抽風”。是小兒常見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或功能性異常的危機癥狀之一,尤以嬰幼兒(6個月~3歲)多見,男孩多于女孩。
凡由小兒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感染所致38.5℃以上的發熱時出現中樞興奮增高、神經功能紊亂而致的驚厥稱為小兒高熱驚厥。屬兒科常見急癥,發病率為3%~5%,復發率為30%~40%。
首要措施——預防窒息
一旦發現驚厥患兒,家長不要大喊大叫、搖晃患兒,勿強力按壓或牽拉患兒肢體,以免骨折或脫臼。立即使患兒平臥,頭偏向一側,頭下放置柔軟的物品。解開衣領,松解衣物,清除患兒口鼻分泌物、嘔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暢。用纏有紗布的手壓舌板放于上下齒之間,以防唇舌咬傷,必要時用舌鉗將舌拉出,以免后墜,引起窒息。心跳和呼吸驟停時,快速有效地實行心、肺、腦復蘇操作。
急救措施——降溫治療
齊共健表示,當小孩因高熱發生抽筋時,其可怕的癥狀常使家長十分緊張,甚至在半夜抱著孩子去醫院。其實高熱驚厥大可在幾秒鐘或幾分鐘內自行平息,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孩子降溫。
藥物降溫。服用退熱藥后,一般一小時后才開始出汗逐漸退熱,因此服藥后一小時測體溫觀察用藥效果。退熱藥服用后體溫降至正常,藥物作用消失后體溫仍會有上升可能。因此要隨時注意觀察體溫變化,如體溫再次升高,可重復使用退熱藥,但須間隔4~6小時,1日不超過4次為宜。
多喝水。囑患兒多飲水,防止出汗過多引起虛脫,要及時更換濕的衣褲。有嘔吐或進食困難的患兒可適當增加靜脈補液。
小兒高熱驚厥是急診科常見急癥之一,發熱小孩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玩、就診或交費、取藥過程中等都會出現抽搐。因此,指導家長掌握預防驚厥的措施,告訴家長及時控制體溫是預防驚厥的關鍵。
徐州兒科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