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東方醫院/心理頻道:不久前,王先生跟隨一家旅游團外出旅游。
路途遙遠,連續一天多都要乘車,王先生沒有休息好,感覺有些疲憊。
到了景點以后,正逢節假日,游人蜂擁而至,各處景點都需要排隊等待,王先生心情煩躁,也沒吃好飯。晚上休息時統一住在旅游團安排的賓館里,到了新的環境里,
王先生非常不適應,也不容易入睡,整晚都沒有睡好。
幾個因素累加在一起,出事了。
旅行的第三天開始,王先生開始感覺有些不對勁。在擁擠的人群中,王先生感到緊張不安,并很快發展成為恐慌。川流不息的旅客中,王先生看誰都不放心。他說“總覺得有人要害我”。
在這種心態的控制下,王先生做出了令人驚詫的舉動,他用隨身攜帶的水果刀,把一名路人捅傷。
案發以后,司法部門對王先生進行了精神病鑒定,原來他患有精神分裂,旅游時沒有堅持服藥導致病情復發,從而發生了傷人事件。這個病例雖然很少見,但很有代表性。
旅行時間長、年齡偏大、酒精及藥物 均易誘發旅途精神疾病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靳自斌介紹說,無論既往有無精神障礙史,個體在旅行期間均可能發生精神狀況的失代償,嚴重的會導致精神病發作。據WHO報告,航空旅行中最主要的三種突發健康事件為精神疾病、軀體傷害及心臟事件。有精神障礙史的個體更容易受到影響,約20%旅行中的突發事件為此類人群的急性精神病性事件發作。
據介紹,誘發這些疾病發作的危險因素包括旅行時間旅行時間越長,精神病性事件發作的風險越高;狀態因素:長時間固定不動、暈動癥、脫水可誘發精神癥狀;個體因素,年齡偏大,認知受損嚴重、酒精及藥物使用均升高旅行中精神病發作的風險。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特殊風險。精神分裂癥患者,由其是在旅行動機可疑時(如服從命令性幻覺支配,逃離“敵人”等),旅行中面臨的風險更高。即便動機正常,環境、人群帶來的陌生感,旅行伴有的激動、興奮,均可引起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困惑與不確定感。刺激、恐懼感更可能導致敏感個體產生誘發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的出現。此外用餐及服藥時間改變、睡眠障礙等也可能誘發精神疾病的復發。
有精神病史的人 最好避開客流高峰旅行
靳自斌建議說,有精神病史的人最好避免在客流高峰時出遠門旅行,以免舊病復發。如果一定要出行,最好兩人以上同行,并適當備上藥品應急。乘車途中要經常開車窗使空氣流通,在停站時可以下車透氣。在旅行中,出現身體特別緊張和不適時,可用深呼吸讓自己急躁或焦慮的心情平靜下來,必要時可向列車工作人員求助。
如果是隨團旅行,旅行社應該在旅行前進行認真的篩查及輔導。確?;颊咭欢ǖ馁M用、有保險,以保證必要時的治療,返程費用。提前與目的地附近的精神醫療機構聯絡,以便必要時及時接受醫療服務。備好平時服用的藥物,計劃服藥的時間和劑量。
此外,旅行前教會患者做呼吸及放松訓練,提高面對旅行壓力時的應對能力。警告患者使用酒精、咖啡因的危險,以及可能和藥物發生相互作用,是誘發旅行過程中精神病發作的較為確定的因素。
家人和醫生溝通,確定病情是否適合旅行,旅行多長時間適宜。必要時家人陪同。
旅途精神疾病又叫旅行性精神障礙,是旅行者在旅途中常見的一種突發性精神障礙。這種疾病常發生在鐵路列車旅客中,并可能導致惡性傷人事件。
患者發病前受到精神應激、軀體過度疲勞、慢性缺氧、睡眠缺乏、營養過分缺乏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從而導致他們的精神、身體功能對環境變化的調節適應能力失常,最終出現了精神崩潰、反應失度的急性精神障礙。
對于一些精神疾病患者來說,是否適合長時間的集體活動,還有待商榷。
但是,在最大限度控制風險、避免無辜傷害這一點上,大家的認識還是一致的。
本期專家:靳自斌,主任醫師,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病區主任,畢業于齊齊哈爾醫學院精神神經專業,曾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修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在蘇州廣濟醫院研修認知、森田等心理治療。徐州市心理健康專家團專家。為學校、企事業單位心理健康培訓多次,從事精神心理科臨床二十余年,對精神分裂、抑郁癥、強迫癥、軀體形式障礙等藥物及心理治療有豐富的經驗,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發表論文多篇,榮獲徐州醫學院案例式教學比賽二等獎。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