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寶寶出生一周檢查出患有敗血癥,沉浸在初為人母喜悅中的新媽媽林女士,看著弱小的孩子被送進新生兒監護室接受治療,揪心不已。
為什么新生兒容易患敗血癥?這病對寶寶的健康有哪些危害7對此,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病區主任劉松林明確表示,該病一般是由于寶寶的血液被細菌感染引起的。由于新生兒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免疫功能較差,病原體容易在全身擴散,病情進展較快,易造成很嚴重的后果,其最重的并發癥是化膿性腦膜炎、肺炎、肺膿腫等。
她特別提醒年輕家長注意,若新生的寶寶出現吃奶減少、少哭鬧、面色差、發熱或體溫不升(350C以下)、腹脹、腹瀉,甚至黃疸現象時則可能是出現了新生兒敗血癥,必須得到媽媽們的高度重視,及早就診,積極治療,不能耽誤。
敗血癥與白血病是兩碼事,家長不要驚慌
劉松林主任說,對于大多數年輕的家長來說,對于“新生兒敗血癥”這個詞還是很陌生的。新生兒敗血癥是一種新生兒常見疾病之一,寶寶在出生后1個月內,被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寶寶身體不適,而且在血液檢查中確定有細菌或者病毒的存在,即可診斷為“新生兒敗血癥”。雖然發病率只有不到1%,但是一旦出現了新生兒敗血癥,問題就比較嚴重了。這可是新生寶寶的頭號殺手,千萬馬虎不得。新生兒敗血癥,可能一下子就奪走了一條來之不易的小生命,無論是對于家長還是醫生來說,都是一種需要高度警惕的疾病。
“然而,在門診,有些父母聽到孩子患敗血癥時,心理上總會產生恐懼,還有一些人會誤認為是白血病,嚇得不知所措。其實,敗血癥與白血病是兩碼事,白血病是一種惡性血液系統疾病,而敗血癥是一種感染性疾病,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病。”劉主任對于這兩種病進行了詳細的解讀:白血病俗稱“血癌”,在新生兒期少見,有家族遺傳傾向,父母接觸放射線及服用某些藥物、病毒感染等也可引起,多在出生時就有癥狀,有淋巴結腫大、皮疹、肝脾大、出血、萎靡等,起病急、發展快、療效差,在早期進行骨髓或臍血干細胞移植可能得到完全緩解;而敗血疰是指細菌侵入血液循環,并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可有胎膜早破、產程延長、羊水渾濁、窒息、難產、出生時消毒不嚴及母親(或與患兒接觸較密切的人)感染等。病原菌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膚、臍部侵入血中。大多數患敗血癥的寶寶經過一個療程2至3周的治療可治愈,如療程不足則癥狀遷延不愈,病情會進行性加重甚至并發化膿性腦膜炎。約半數敗血癥的寶寶可合并有腦膜炎,則療程需延長。少數敗血癥的寶寶因病情嚴重、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礙而難以搶救成活。
“因此,家長對新生兒敗血癥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既不要害怕,但又要高度重視,配合醫生要治足療程。”她強調說。
不吃、不哭、不動、體溫不升”時家長要警惕
劉主任說,以新生兒出生后7天為界,如果新生兒敗血癥是在7天以內感染的,則為早發型敗血癥。早發型的敗血癥,其病原體一般以大腸桿菌為主,這種敗血癥病情較為兇險,死亡率較高;如果感染是生在7天之后,則為晚發型敗血癥。這種敗血癥一般是在新生兒產時或產后感染的,葡萄球茵、機會致病茵等,是這種敗血癥的主要感染源,其死亡率比早發型的敗血癥略低。“一般來說,寶寶患病后會表現為反應差、不吃、不哭、不動、萎靡、嗜睡、黃疸等,體溫可低于正常、正常或出現發熱。”劉主任總結了幾個容易察覺的發病“信號”——“不吃、不哭、不動、體溫不升”,希望引起家長的注意:
1、吃奶少,吮吸力變弱。寶寶吃奶量比起之前顯著減少,吃奶時間較短,吮吸無力,而且容易被嗆到。
2、哭聲小如貓叫。新生兒若是息上敗血癥,就會不常哭鬧,或者只是很小聲地哭幾聲就停止。
3、全身疲軟,很少活動。患上敗血癥的新生兒,不會像健康寶寶那樣經常活動四肢,并且四肢或全身都軟骨無力。拉伸他們的胳膊時,不會有顯著的彎曲反應,一旦松開胳膊便會直接垂落下來,更不會主動抓住媽媽的手,沒有活力。
4、體溫不正常。患上該癥的新生兒體溫都比較低,通常都在35.5度以下,孩子四肢會變冷。
5、反應遲鈍,精神萎靡。受到同樣的刺激,患兒不會有像健康寶寶那樣的正常反應,比如睜大眼、眼球隨著活動物體轉動等,他們反應遲鈍或沒有反應,表現出精神不振或者雷昏欲睡的狀態。
6、黃疸不退或周而復始出現。如果是健康的寶寶,黃疸會逐漸消失。對于患敗血癥的寶寶,黃疸則會延遲消退,或者消退后又重新出現。
7、體重不增加。患該癥的小朋友,體重的下降會超過正常范圍,即使在該長體重的時候,體重也不會有所上升。
8、休克。面色呈青灰色,呼吸驟停,血壓下降、沒有排尿或者尿液很少,呈休克狀態,需要及時醫治。
門診收治的患兒,多因產后感染患上敗血癥
“新出生的小朋友其免疫系統不完善,所以免疫功能無法跟成人相比,這也就導致新生兒極其容易被病菌感染。細菌、病毒、真菌等,都可能成為病原體,其中細菌是最為常見的。敗血癥是新生兒感染的疾病之一,由于不良病菌進入孩子血液中,并參與循環,同時這些有害病菌會一邊成長、繁殖,一邊產生毒素,毒素隨血液循環擴散至全身,這也就導致了全身性炎癥反應。由于新生兒的特殊體質,這種病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都是比較高的。該病對新生兒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泌尿系統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劉主任強調一點,新生兒敗血癥一旦患病就比較嚴重了,為了更好地了解和預防它,需要了解新生兒敗血癥的主要感染途徑,一般有三種圭要的感染途徑:產前感染、產時感染及產后感染。
“在我們收治的新生兒敗血癥患兒中,產后感染的相對多一些,主要是由于一些家長對新生兒的肚臍部位護理做的很不好。”談到新生兒肚臍部位的護理,劉主任補充說,肚臍部位是細菌最易入侵的途徑,一旦細菌進入嬰幼兒體中,就可以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呼吸道、泌尿道等進入人體全身的血液循環。所以,新手爸媽一定要格外注意新生兒肚臍部位的護理,給新生兒擦洗清潔時,要注意自身的手部衛生。護理應用柔軟的毛巾,避免清潔部位因粗糙的毛巾摩擦受損。
“抗菌治療+營養支持”積極治療后如未累及大腦不會有后遺癥
劉主任說,當新生兒患有敗血癥時,一定要做一個血常規的檢查,在血液中可以明顯的發現白細胞的數量呈上升的趨勢。另外,要做一個血培養,可以進行針對性的用藥,對于患兒的預后來說是非常有效果的。新生兒敗血癥的主要治療方法有抗菌治疔,處理嚴重并發癥,清除感染灶,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保溫,供給足夠熱卡和液體等營養支持療法,根據病情的嚴重情況有不同的治療措施,如病情更嚴重的可以給予換血治療。
“只要積極治療,是有治愈的可能性的。大多數患敗血癥的寶寶經過一個療程2至3周(根據病原茵的不同和臨床好轉情況而定)的治療可治愈。但是需要面對的是,新生兒敗血癥的成活率比較低,只占到50%,如并發化膿性腦膜炎有可能留有后遺癥,所以對于新生兒敗血癥應該從預防做起,注意孕婦的健康,減少細菌的感染機會。一旦出現了病菌感染的跡象,就應該及時進行治療,避免加重成為新生兒敗血癥。另外,新生兒敗血癥一定要及早治療,千萬別錯失了早期治療的機會,一旦引起合并癥發生,新生兒敗血癥治療就有一定難度了。”劉主任說。
對于家長擔憂的治療后會不會有后遺癥的問題,劉主任表示,新生兒敗血癥主要是存在一些并發癥,最易并發化膿性腦膜炎、腦積水,需要提高警惕,及早作腦脊液檢查,其次易并發的是肺炎或肺膿腫,這些呼吸系絞癥狀也比較嚴重。如果要說新生兒敗血癥的后遺癥,那么就有可能是對孩子智力的損傷,因為并發癥化膿性腦膜炎就算治愈了,也不能保證不損害孩子智力,所以出院以后要遵循醫囑定期復查,但是如果沒有這類并發癥的話,一般新生兒敗血癥治愈后是不會有后遺癥的。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