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高考結束一個月了,兒子每天除了睡覺就是打游戲。”、“孩子就要去外地上大學了,這18年幾乎連鞋帶都沒系過,自己怎么獨立生活?”……
高考落幕一個多月了,各地不時爆出考生跳樓之類的新聞已經慢慢淡化,但考生包括家長的“后高考心理”仍然值得關注。寒窗苦讀12年的學子們終于得到了難得的放松機會。高考過后應該如何度過?這已經成為許多考生和家長關心的問題。據心理專家分析,根據往年的經驗,考生心理危機發生率考后多于考前,家長應關注考生的“后高考心理”,引導考生考后“放松莫放縱”,而考生應該在考后尋找科學合適的解壓方式。
“后高考心理”不容忽視:放縱、抑郁、焦慮、適應障礙
從交流中發現,有的考生在高考后生活依然處于緊張狀態。錄取通知書一天不下來,他們一天就不能睡個安穩覺,他們經常關注網絡、關注新聞、關注身邊的信息。徐同學說自己考得不理想,就不太想出門,每每有親戚來串門,他都是閉門不出假裝睡覺。
而與這幾位同學的家長進行溝通時,會發現他們比孩子更在意高考的分數,緊張的期盼讓他們常常失眠。張女士因為兒子分數沒上一本線,已經偷偷哭了好幾次,但在兒子面前什么都不敢表現出來,她擔心兒子想不開,可兒子自從高考結束后就天天在家睡覺,醒了就玩游戲。有時想喊他一起出去走走,結果拉都拉不動。
張女士說,高三這一年都沒敢怎么批評過孩子,都是勸和哄,還好沒產生激烈的矛盾,高考一結束,她覺得自己緊繃一年的弦一下子放松了,感覺火氣特別大,和孩子沒說幾句話就能吵起來。當然過激的話她也不敢說,網上關于孩子高考后自殺的新聞看得她心驚肉跳。“以為高考完就能放松了,結果還是那么緊張,錄取通知書一天不下來,我就一天睡不踏實。出去旅游也沒有心思。”
徐州市心理衛生研究所所長趙后鋒說,多數家長重視的都是孩子的考前心理,其實心理問題在高考前后甚至到開學后都容易出現,“后高考心理”也不容忽視。高考過后,一些考生表現出生活不規律、染上網癮等放縱現象,高考失利者會表現出懊惱、抑郁甚至輕生的念頭。有些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的,會擔心自己適應不了大學的環境,每年大學新生入學時,都有因“適應障礙”前來就診的學生,情況嚴重者不得不休學回家。
專家建議
徐州市心理衛生研究所所長趙后鋒:客觀面對 合理規劃
歷經12年的寒窗苦讀,考生的壓力積累不可謂不大,特別是高考前一個月非常緊張,所以考試后考生進行自我放松是很正常的,但這種放松必須把握好一個度。
在高考后等待入學的這段時間,考生的心理變化非常大,建議考生客觀面對自己的成績,結合實際和自己的愛好選擇合適的專業,父母不要干涉太多,避免孩子入學后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專業而產生“適應障礙”。
趁假期這段時間,考生最好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做一個合理的規劃,樹立明確的目標。還可以通過打工接觸社會,鍛煉自己的適應能力、社交能力。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高級心理咨詢師曹凱軍:放松不要放縱
高考過后,對于考生來說是放下了一個沉重的包袱,身心都會有一個放松的過程,但有些孩子會通宵達旦的通過玩游戲等方式來放縱自己,這種放縱會給身體、情緒和行為帶來一些問題,比如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情緒煩燥、脾氣更大,超敏感;抑郁,沒精打采;感情淡漠,社會活動減少,對原本喜歡的事情失去興趣;對即將來到的新生活沒有計劃和目標。所以說,考生要做到放松而不放縱。
建議考生在這個假期要遵從生物鐘的安排,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可以讀書、訪友、發展興趣愛好、探親訪友、參加社會活動,并拿出時間來規劃將來的大學生活,包括提升自身形象也要重視。前幾天還有一個高考成績考得不錯的女孩到醫院看駝背,希望自己能以美麗挺拔的形象走進大學校園。
十八九歲的年齡正是培養“愛的品質”的關鍵時期,上大學后戀愛交友都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家長和孩子也需要做好這方面的心理準備。這個時期阻止孩子交友,將來很有可能就要逼孩子甚至替孩子相親,操心更多。
徐州市中心醫院心理門診主治醫師萬禮霞:和父母做一次長談
參加完高考的孩子已經高中畢業,18歲的年齡,就意味著成人了。結束了緊張的高中階段,必然會有一個放松和適應的過程,而且開始了對大學生活的新鮮、好奇和迷茫。
這個假期的孩子,應該對高中階段的學習做一個總結,和向父母或親友了解一下大學生活是什么樣子,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做一個規劃,還可以做一些以前一直想做但沒有時間做的事情,比如發展一項愛好,到向往的地方去旅游,多交幾個朋友等等。
離家到外地讀大學之前,孩子最好和父母做一次成人和成人之間的交談,做到讓父母放心。這種分離和上幼兒園的分離不一樣,但也會產生一定的焦慮。
上大學就是步入了半個社會,作為學生應該提前做一些準備,比如趁暑期出去打工或者做義工。接到錄取通知書后,就要對即將前往的城市做一番了解,熟悉那里的風土人情,做到盡快入鄉隨俗。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