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今年7月17日正式進入三伏天,人體內陽氣旺盛,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時機。冬病夏治是中醫的治療特色,主要遵循“春夏養陽”的規律,對冬春季節容易發作的頸肩腰腿痛在夏天進行治療,可達到扶正培本,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發作乃至不發病的目的。從中醫上來說,是遵循“天人合一”的原理。
徐州市中醫院副院長、推拿科主任中醫師劉峰建議頸肩腰腿痛患者,夏季正是治療腰腿痛的好時機,尤其在夏季用穴位敷貼的辦法治療腰腿痛是很見效的,通過傳統的“三伏貼”療法規范治療后能擺脫腰腿痛的困擾。
“三伏貼”療法受青睞
資料顯示,中國有80%左右的人不同程度地有過頸肩腰腿疼痛的病史,且呈年輕化的趨勢。頸肩腰腿痛常見癥狀為關節周圍疼痛、活動受限,以壓痛點明確、喜熱惡寒、得溫痛減為特點。其原因主要由于身體虛弱,風、寒、濕邪乘虛而入,阻滯經絡,氣血津液運行不暢,久之則化為寒痰,與淤血互結,流注于筋骨關節,出現多種多樣的疼痛。
劉峰副院長介紹,腰腿痛多發于寒冷季節,所以在一般人的觀念中,投醫治療也往往集中在冬季,一旦入夏病情見緩即停止用藥,以致治療不徹底,病情不斷反復和加重。殊不知,夏季是治療頸肩腰腿痛的時節,不但有治療作用,還有預防意義。這時,通過專業的推拿,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的療效,而穴貼則可以驅除體內的“風、寒、濕邪”。
穴貼刺激和作用于體表腧穴相應的皮部,通過經絡的傳導和調整,糾正臟腑陰陽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對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狀態,產生良好的治療和調整作用。
“三伏貼敷療法”是指在三伏天利用特制的中藥膏貼敷于人體特定穴位上的一種中醫外治療法。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此時人體內陽氣盛,人體的經絡之氣為通暢。汗出津津、肌肉松弛、汗孔大開,利于毒邪外排。夏季三伏天貼敷,相當于炎熱的季節再加“一把火”,以達到驅除肌腠內“寒濕”的目的。
目前 “三伏貼”療法治療頸肩腰腿痛受到越來越多的患者青睞。兩年前,家住市區的58歲李女士出現了腰腿痛、關節腫大的癥狀,血液檢測排除了其患風濕性關節炎的可能,被診斷為骨性關節炎。為了緩解疼痛,她進行了按摩、小針刀、膝關節注射透明質酸鈉等治療,疼痛有所緩解。然而,一到寒冷的天氣和陰雨天,疼痛就會再次發作,苦不堪言。
去年,李女士來到徐州市中醫院推拿科,主任中醫師劉峰為患者制訂了推拿+穴貼的治療方法。通過專業的推拿,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的療效,而穴貼則可以將體內的“風、寒、濕邪”徹底驅除。去年的三伏初伏頭天,患者接受了穴貼,將中藥藥膏貼敷在其腰部、腿部的相應穴位,25分鐘后取下藥膏。當天,患者就覺得疼痛減輕了許多。中伏頭天和末伏頭天,患者又接受了兩次穴貼。穴貼后,腰腿痛的癥狀基本消失。同年冬天,又在三九天接受了三次穴貼治療。今年吳女士早早地來到推拿科預約,她打算趁著三伏天再做幾次穴貼。
穴位貼敷需要長期堅持
市中醫院推拿科根據中醫“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子午流注、適時開穴”之傳統理論,總結古人及多位名老中醫數十年臨床實踐經驗,利用某些名貴中藥芳香走竄之性,潛心研制出伏九貼,采用中藥穴位貼敷手段,使之通經走絡、拔病外出,達到治療預防疾病之功效。療效確切,時間性強,成人、兒童皆適用。
如今頸肩腰腿痛不是老年人專利了,一些長期伏案工作的年輕人也患上了頸肩腰腿痛毛病。劉峰副院長說,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平時應加強鍛煉,注意保暖,科學飲食,疼痛癥狀較嚴重時可選用穴貼治療來緩解疼痛。
王小姐畢業后在一家網絡公司工作,經常熬夜加班趕著寫策劃案,眼睛盯著電腦往往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剛開始工作還沒在意,不料兩年下來,她不止腰疼背痛,還經常頭暈頭疼,沒看幾分鐘電腦屏幕就覺得眼花,手也開始不聽使喚,居然都握不住鼠標了,這下可影響了小王的日常工作,在家人建議下,王小姐來到徐州市中醫院推拿科治療。
劉峰副院長檢查后發現王小姐出現頭暈頭疼手麻的癥狀,是因為長期伏案工作導致頸椎出了問題。
“中醫認為寒為冬季主氣,而如今夏季炎熱,空調使用頻繁,人體最易感受寒邪而發病。寒為陰邪,其性收引凝滯。寒邪侵入人體,易致氣血凝結阻滯,可表現為經絡筋脈收縮攣急、屈伸不利。所以久坐空調房,也會誘發頸椎病。”劉峰說,常見的脊椎疾病包括頸椎病、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等,其臨床表現就是頸僵、背酸、腰痛,以及手腿發麻等合并癥。原來這些毛病都是年紀大的人容易患上,如今年輕人需要長期伏案工作,加上平時缺乏鍛煉,容易導致頸部腰部長期緊張引發病變。
除了長期伏案工作的人群,一些出租車司機由于長期久坐開車,勞累加上身體活動少,也容易患上頸肩腰腿痛毛病。不少得了頸肩腰腿痛會自行去一些小診所進行推拿按摩以緩解疼痛,不過,劉峰不建議患者自行治療,因為如果手法不當會加重病情。
劉峰建議這些患者群體平時應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空閑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運動,同時要注意頸肩部保暖,糾正不良坐姿,要保持脊柱的正直,睡覺時避免枕較高的枕頭。如果癥狀比較嚴重,建議患者可以嘗試用穴位貼敷療法來緩解疼痛。
“穴位貼敷療法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根據患者需要,將配置好的中藥材放在灸療貼中,敷貼在患者的穴位上,可以刺激穴位,促進血脈流通順暢,激活自身能量,達到治療疾病,固本扶正的目的。” 劉峰介紹說。
三伏天外界陽氣盛,人體腠理開泄,陽盛于外而虛于內,虛寒病患者陽氣更虛,此時貼以辛熱藥物,借助自然界陽熱之氣,使二陽相加通過腧穴透入人體,至冬則增強御寒能力,故可少發病或不發病。一般多選擇在每年夏天初伏、中伏、末伏貼敷,每次間隔10天。病重寒重者也可提前貼敷,增加貼敷次數,發病者可隨時敷。每年可在夏至時開始貼敷,處暑為結束時間。一般的連續治療三年以上者效果越來越鞏固。
“穴位貼敷需要長期堅持,一般要貼3-4年,因為通過貼敷促進血液流通、消除炎癥、逐步改善免疫力,最終改善過敏體質,增強抗病能力,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患者應該有耐心和信心。”劉峰提醒,每個患者的病情輕重不一樣,在穴貼之前,患者應先到醫院診斷一下自己的病癥,這樣更有利于貼穴的準確。
穴貼治療時應注意哪些
不少患者對穴貼治療時應注意哪些并不了解,對此,劉峰給患者提醒了以下幾點:穴位貼敷并不是適合所有患者,孕婦、有嚴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對藥物過敏的人、短時間敷貼就會大量起泡的人,皮膚長有皰、癤以及皮膚有破損者等不宜敷貼。同時,在治療的當天,感冒、發燒、咽痛的患者不宜進行穴貼,兩歲內的嬰兒也不宜進行穴貼。
其次,貼敷后皮膚有明顯色素沉著為正常反應。皮膚無反應不影響療效,患者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過敏性皮膚或瘢痕皮膚患者,敷藥后有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敷藥時間控制在30分鐘左右,仍可達到療效。貼藥當天最好不要洗澡。貼治后頭三天禁食發物,如羊肉、魚、蝦、海鮮、公雞、鵝以及蔥、韭、辣、蒜等刺激性食物,同時不飲酒,少抽煙。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穴位貼敷的時間應根據每個人對藥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因人而異,一般約為20分鐘左右,若貼治時間過長,易于起泡。一般來說,貼治后人體局部皮膚會發紅、有刺癢感,如皮膚過敏者局部刺癢明顯或起泡,不必驚慌,可口服抗過敏藥物,外用膚輕松、皮康霜等,或及時到醫院處理,千萬注意不要用手去抓,以防止感染。
劉峰提醒,不提倡市民自己購買自行貼敷。“三九貼”屬于藥品,在網上容易買到假貨,而且各種適應癥必須在中醫的理論指導下去辨證施治,每個人的癥狀不同,所貼穴位不同,穴位要找得精準才能起到效果,如果貼不好,不但無效,反會延誤治療時機。在進行穴貼治療時,專業醫生會根據不同疾病選擇不同的藥,貼在不同的穴位上,正所謂“辨證選藥,辨病選穴”,所以市民貼敷“三伏貼”必須到正規醫院由專業醫生進行貼敷。
另外,由于夏季雨水多,天氣悶熱,空調房溫度過低等因素,頸肩腰腿痛病患會頻頻發作,不少市民貪圖涼快,把辦公室、臥室、汽車里的空調溫度調得過低,長期呆在室內外溫度相差懸殊的環境,關節容易“著涼”受損傷。因此,特別提醒“老病號”,在空調房間,要注意頭頸、肩膀等處保暖,不要貪涼。
今年三伏天穴貼時間
初伏
7月17日-18日
中伏
7月27日-28日
閏中伏
8月6日-7日
末伏
8月16日-17日
專家介紹:劉峰 副院長 主任中醫師 教授。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推拿分會常務委員,先后畢業于安徽中醫學院中醫系、徐州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研究生學歷。從事中醫針灸推拿專業二十余年,對于中西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以及頸椎間盤突出疾病有獨到之處,主持研制的中醫藥自制制劑鎮痛一號、接骨七厘膠囊、頸肩背痛膠囊、腰腿痛膠囊等,在治療頸、肩、腰、腿痛方面療效獨特,與傳統的西醫療法相比,副作用小、無創傷、費用低廉。先后承擔十余項省、市、局級科研課題,并獲得十二項省、市、局級科技成果獎及論文獎。近年來,先后在《中華腫瘤雜志》、《中華物理醫學雜志》及《國外醫學》系列分冊上發表實驗研究、論著、綜述、譯文及文摘等30余篇;主編了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專著《人乳頭瘤病毒檢測及其臨床意義》、《腫瘤能夠早期發現嗎?》等醫學論著6部。在和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三維牽引療效觀察》、《紅花注射液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實驗研究》、《電針預處理在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保護作用》、《磁極針治療單純性肥胖療效觀察》、《針藥結合治療假性球麻痹臨床療效觀察》、《穴位貼附結合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結腸炎療效觀察》等論文數十篇。全國先進工作者。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三全天;名醫堂(專家四室)坐診時間:每周五上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