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60多歲的李女士祖籍東北,退休多年,子女都在外地,經濟上也沒什么壓力,按道理應該是日子過得很舒服,但自從去年從東北來到徐州的兒子家里幫忙帶孫子,就開始遭遇了一種怪病——她先是經常感到頭頂、后腦勺發脹,脖子酸,冷風一吹就全身痛,說不出的難受。起初她認為自己是帶孫子累的,但是休息后并無好轉,后來又出現了持續地腰酸背痛和胸痛現象,最近3個月則變成肚子里游走性燒灼樣疼痛、墜脹,反復上廁所。
這些持續了近1年的全身疼痛讓她痛苦不堪,甚至疼的厲害時想到過死。
為了查出疼痛的原因,性格執著的李女士跑遍了我市各家大醫院,“我去風濕科、疼痛科、神經科都看過,一會兒說我有肩周炎,一會兒說我有風濕,想想吧,痛的部位倒也包括那些,但又總覺得似是而非,我都不知道該治哪里了。核磁共振、化驗血等各方面的檢查都做了,還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李女士說,因為被疼痛折磨,加上每次都沒100%的把握對病情確診,本來脾氣就暴躁的她,因此常與醫生“鬧翻臉”。
最近這1年來,西藥、中藥吃了不少,就是不見好。李女士覺得自己“洽不好了”,心情很差,在家也開始發脾氣,和兒子兒媳也都吵過架,她自己也覺得很委屈。
后來聽了多個醫生的建議,她心里也有點犯嘀咕,又去了市東方人民醫院綜合科咨詢,不過這次她瞞著家人,生怕被別人知道后沒面子。
診療過程:是一種廣泛發育障礙
市東方人民醫院綜合科龔廣厚主任醫生通過詳細地問診及心理測試,終于找到了李女士的病因,困擾她的疼痛還真的與心理因素有關診斷結果是“心因性痛疼”。經過三周的住院治療,李女士的全身疼痛明顯減輕。
原來,李女士到兒子家帶孫子后,與老伴分離,生活、飲食都不習慣,與兒媳在帶孫子的細節上也時有矛盾,與家人之間的矛盾也逐漸顯現,李女士的疼痛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悄然出現。在此之前,她在多家綜合性醫院的疼痛科、麻醉科、骨科、康復科反復就診,雖然發現了身體存在的一些慢性病變,但是諸如關節炎、風濕等疾病早已存在,并不能解釋這種全身性疼痛,也缺乏有效的辦法緩解。直到這次確診后針對性服用了一些抗焦慮藥物并結合心理治療等治療方法,她的全身疼痛癥狀才真正開始逐漸減輕。
總體來說,慢性疼痛是一種常見的,并且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感覺。雖然它不如被稱為“報警信號”的急性疼痛那么令人“痛不欲生”,但它的持久性與常規診斷的無效化,往往使患者的痛苦加重。臨床實踐中,只有部分患者的慢性疼痛可以找到相對應的軀體病因,而許多找不到器質性病變原因的慢性疼痛,就容易使醫生感到無奈。實際上,許多查不出器質性原因的慢性疼痛是心理疾病所致.但這種由心理發出的信號很難在短暫的問診中被發現,因此往往被醫生所忽視,以致患者四處求醫,作多種多樣的檢查,消耗大量的醫藥資源,最終還沒啥療效。
治療方法:分析沖突原因,解開心結
一般來說,慢性疼痛(心因性疼痛)的治療注重于兩個方面:
一是提高大腦5-羥色胺功能的藥物,如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藥物,這類藥既能治療功能性疼痛同時還有治療抑郁焦慮的作用;
二是心理治療,首先要讓患者認識到,雖然病痛是真實的感受,但并不存在器質性病變,對生命、健康不會帶來任何威脅,學會帶著癥狀生活,并鼓勵患者合理安排生活、培養興趣、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并進行特殊的心理治療;如放松療法、認知療法、支持療法、催眠療法等。這些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消除對慢性疼痛癥狀的恐懼,增強治療的信心,進一步分析慢性疼痛癥狀背后的心理沖突,解開心結,鏟除癥狀的根源。勸阻病人家屬或同事在行為上起到強化疼痛的作用(例如,經常詢問病人的健康情況)。同時,經過治療,還可以改善患者的性格缺陷、家庭氣氛及人際關系。
病癥解析:“心因疼痛”也分很多種
一般說來,與心理疾病有關的疼痛包括以下一些情況:
1、緊張性疼痛:這類疼痛常由心理沖突所致。人處于心理沖突或長期的精神壓力狀態時,如果不能很好地排解這些壓力,除了可出現緊張、煩惱、失眠等癥狀外,也可表現為慢性疼痛,最多見的為頭痛、背痛、牙痛或腰痛,這是一種解脫壓力,擺脫窘境的心理轉換方式。這種疼痛很明顯的特點就是隨著精神壓力的消長而消長。
2、暗示性疼痛:心理暗示也可導致疼痛的產生。如某女工自感上腹部不適,到醫院做上消化道造影時聽到醫師說:“十二指腸有逆蠕動波(這是正常現象)。”此后病人上腹出現持續悶痛,伴有惡心、嘔吐,并反復發作,但多項檢查未查出器質性病因,最后作心理治療方愈。此種醫源性的暗示常常是慢性疼痛產生的原因之一。
3、抑郁型疼痛:這類患者,有不少人總覺得自己有什么毛病,卻又查不出來,但又不相信自己沒病。久之,出現更多的疑病癥狀,進而發生抑郁癥。曾有一位女病人,偶然食用了不潔食物出現腹瀉,竟就此懷疑自己患上了直腸癌。于是出現失眠、厭食、情緒低落,甚至曾多次想到自殺。后經各種檢查,診為抑郁癥,用心理疏導療法,取得良效。而且在臨床工作中,醫生們也發現絕大多數抑郁癥患者都具有相關的疼痛癥狀。
4、焦慮癥性疼痛:焦慮也可引起疼痛,這可能讓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常見為緊張性頭痛,也可有背痛、腹痛、胸痛或肌肉痛。其特點是同時伴有明顯的焦慮癥狀,如緊張、不安、心慌、氣促、出汗等,但疼痛部位不如抑郁癥疼痛的部位固定。
5、神經衰弱的疼痛:神經衰弱的疼痛是頭部常有緊箍感、脹痛感,同時伴有疲勞乏力、失眠等癥狀。
6、疑病癥的疼痛:其疼痛的性質、程度、部位多不穩定,缺少相應的體征。患者往往具有疑病者的特點,如敏感、多疑、焦慮等。
7、癔癥式疼痛:這類病人常有一些心理社會因素存在,而企圖用疼痛來回避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以便獲取同情或支持。如,有位病人自覺頭、頸部和心前區銳痛,間或還有鈍痛感。但詳細檢查后,并未見有什么器質性損傷或疾病,考其疼痛部位,也不按神經系統的解剖特分布,于是被診為癔癥。后來在醫生的心理催眠下,意外發現了其心理社會因素,給予暗示治療,解除其心理因素,癥狀立刻緩解。
8、更年期綜合征的疼痛:這種疼痛往往涉及多個器官、多個部位,或是難以名狀的疼痛,同時伴有植物神經紊亂的癥狀,情緒煩躁、易激惹。疼痛發生的年齡在更年期,女性多見,很容易導致誤診。
特別提醒:
龔廣厚主任說,慢性疼痛應該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關注,尤其是綜合醫院的醫生,如心血管科、呼吸科、神經科、骨科等,如果患者表現為軀體疼痛卻又查不出軀體疾病時,應及時建議患者到專科醫院就診。只要能堅持正確規范的治療,大部分患者的療效都很顯著。
專家介紹:龔廣厚,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綜合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
長期從事心身疾病、神經、精神科工作,擅長各種心理疾病、神經官能癥、慢性疾病、老年癡呆、老年抑郁和焦慮、疑病癥、更年期綜合癥、老年精神病、抑郁癥、焦慮癥、更年期、產后抑郁或焦慮及各種術后繼發精神障礙,癲癇。腦梗塞及軀體疾病伴發的精神異常、戒毒、戒酒及藥物依賴的治療。
門診時間:周一、周五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