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對于小成來說,過去的一周讓他刻骨銘心:年僅21歲的他突發腰椎間盤突出癥,劇烈的疼痛讓他連走路都成了問題。
在小成的印象里,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老年人患的病,自己才21歲怎么就“腰突”了呢?追究病因,小成后悔莫及:沉迷網絡游戲,在網吧里連著坐了十來天沒出過門,最終導致病發。
在徐州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馬超利用目前業界最先進的椎間孔鏡技術,為小成完成了微創手術。
A、游戲連著玩10天21歲小伙走不了路了
從1月26日到2月5日,在小成的記憶中只有兩樣東西:電腦和泡面。
小成,21歲,一家廣告公司的見習技術員,愛玩網絡游戲。這一次他玩大了。
在網吧里吃住玩了10天,小成回到和朋友一起租住的地方。很快,小成就覺得不對勁了。
他先是后腰右側開始疼,很快連帶著右腿也跟著疼。疼痛持續加劇,兩天之后,小成幾乎走不成路了。
“疼的最厲害的時候,我走幾步路就得彎下腰休息一會,要不然就撐不住。”小成說。
在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診斷結論很快就出來了:腰椎間盤突出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腰突”。
腰椎間盤突出癥,人群中的常見病之一。很多人覺得這種病老年人更容易患,其實則不然。作為骨科的常見病,腰突的患者很多集中在20歲到40歲這個年齡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年,年輕人患“腰突”的數量在不斷增多,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和久坐有關。馬超說,坐立位是腰椎載荷壓力最大的姿勢。
分析小成突患腰突的病因,馬超分析說是他連續多日坐著玩游戲,導致急性發病。
“No zuo no die,我這完全是自作自受。”面對前來看望的朋友,小成自嘲道。
B、最完美的“減震器”需要呵護
久坐容易導致“腰突”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怎么回事,這要從脊柱說起。
人的脊柱由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1塊骶骨和1塊尾骨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
作為人體受力最集中的腰椎,內部是髓核,髓核外側是纖維環,腰椎之間則是軟骨板,三者共同組成了腰椎間盤。總結腰椎間盤的作用,馬超概括為四個:支撐身體、鏈接軀干、吸收震蕩和續構脊柱生理序列。
腰椎間盤位于脊柱最下端,因其精妙的原理和功能,被譽為“最完美的減震器”。但這個人體“減震器”如果沒有呵護好,就容易出現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其實是髓核的形態改變,從纖維環處突出來,壓迫了鄰近的脊神經根,從而產生腰部疼痛,連帶著還有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馬超介紹說,腰椎間盤突出癥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占九成以上。
髓核為什么會突出,原因很多,但久坐不動是一個很大的誘發因素。小成之所以患上腰椎間盤突出,就是久坐導致。馬超說,現在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中,年輕人屢見不鮮,追究原因,很多都是因為久坐。
C、椎間孔鏡技術微創治療“腰突”
微創治療,一切可視
作為一種常見病,腰椎間盤的臨床治療水平在不斷提高。市中心醫院骨脊柱外科利用目前業界最先進的椎間孔鏡技術完成微創手術,為他解除病痛
馬超介紹說,目前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領域,醫療界存在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治療方式。手術治療包括傳統開放手術、后路椎間盤鏡手術和目前國際上最新開展的椎間孔鏡技術。椎間孔鏡技術作為脊柱微創的革命性創新技術,在治療椎間盤突出等疾病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良好效果。
“傳統手術方式容易引發骨量損失、破壞局部骨骼穩定性,以及因為椎管開放顯露帶來消極影響,創口大,出血多,恢復慢。”馬超說,與之前各種治療方式相比,椎間孔鏡技術的優勢非常明顯。
據介紹,椎間孔鏡技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微創治療:皮膚切口僅7毫米,通過側后方入路經“安全三角”到達目標區域,不破壞椎旁肌肉和韌帶,對脊柱穩定性毫無影響;靶向治療,內窺鏡下直觀操作,手術完全在可視鏡下進行,精確摘除突出或脫落的椎間盤碎片;安全性高,局部麻醉,手術中患者能與醫生互動交流,不傷及神經和血管。
因為以上種種優勢,椎間孔鏡技術又稱為脊柱“不開刀”的手術,被醫學界譽為當前世界“最溫和、最微創的腰突癥治療手段”。
在醫院,小成接受了這種椎間孔鏡手術。手術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效果立竿見影,疼痛很快消失。小成已在昨天上午出院,這距離手術結束還不到3天。
據了解,從去年2月份在蘇北率先引入這種目前業界最先進的治療手段至今,已經有超過60位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在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接受了椎間孔鏡技術。
徐州市中心醫院骨脊柱外科
專科簡介
徐州市中心醫院骨科始建于1960年代初期,經過近50余年的發展,已成為徐州市及周邊地區骨科專業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先進、專業設備齊全、診療環境優良,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專業科室,在區域內外享有良好的聲譽和廣泛影響。徐州市中心醫院骨科是徐州市骨科重點學科,東南大學醫學院、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培養點。2013年門診量11萬余人次,住院病人10000余例次,手術病例11580余例,在江蘇省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中名列前茅。
2008年8月8日,徐州市中心醫院骨科實施了三級學科的分組,針對脊柱疾病的系列治療成立了脊柱外科。脊柱外科現為徐州市骨科主委所在單位,有著實力雄厚的人才梯隊,現擁有碩士研究生導師2人,徐州市拔尖人才1人,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4人,住院醫師6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5人、碩士7人,擁有國際領先的干細胞富集設備、骨科細胞生物治療GMP無菌實驗室、碘-125放射性粒子計算機立體定位治療計劃系統、椎間孔鏡微創治療系統、脊柱導航導航系統、徐州市最先進的脊柱手術器械系統和條件一流的病房設施,竭誠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
近年來,脊柱外科在馬超主任帶領下不斷發展壯大,對各類脊柱疾患進行了系統診斷和治療,年手術量突破2000余臺,已成為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的脊柱疾病矯治中心。在業界較早開展富集干細胞技術治療脊柱骨折與脊髓損傷、股骨頭壞死、骨折不愈合,療效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國內最早開展骨腫瘤細胞免疫治療、碘-125放射性粒子內放射聯合高粘度骨水泥治療骨轉移瘤。在頸椎傷病、腰椎退變性疾病、復雜脊柱骨折、脊柱結核、椎管內腫瘤的臨床診治,尤其在脊柱側、后凸畸形的手術矯治、脊柱脊髓損傷、腰椎手術失敗翻修等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常規開展微創椎間孔鏡治療脊柱疾病。
專家介紹:馬超,徐州市中心醫院骨脊柱關節診療中心主任、骨脊柱外科主任、主任醫師 醫療組長、碩士生導師,畢業于徐州醫學院醫療系,擔任徐州市中心醫院骨科大主任、骨脊柱關節診療中心主任、副教授、主任醫師、東南大學及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國際華人脊柱學會理事、中國醫師協會脊柱創傷工作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質疏松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脊柱脊髓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脊柱脊髓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江蘇省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骨質疏松與骨礦物鹽委員、徐州市骨科主任委員、《中國矯形外科雜志》副理事長;多次參加全國、國際學術會議,與國內外脊柱專科中心與學術單位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先后在天津醫院、蘇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進修學習,2006年在瑞士進修學習,2010年在韓國延世大學脊柱中心研修,掌握骨科最新進展及國際先進手術技巧。近兩年領導科室團隊中標國家衛計委課題、省廳課題、市級、院級課題8項,在研經費260余萬。近3年發表國外SCI論文3篇,中華/中國系列國家級核心期刊6篇,《骨內科學》參譯人。
專家擅長:對多種脊柱外科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豐富的經驗,個人年均手術量居省內前列,主攻脊柱脊髓疾病的診治,擅長上頸椎不穩手術治療、脊柱側彎的矯正,腰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疾患、脊柱的外傷骨折,脊柱韌帶骨化癥、椎管內腫瘤,蘇北地區率先開展上頸椎、椎弓根內固定術、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以及人工椎體置換術、椎體成形術。近5年在淮海地區最早開展微創脊柱外科新技術,初步建立頸椎、腰椎退變性疾病的微創外科治療策略,組建了椎間孔鏡及脊柱導航微創技術團隊,確保了市中心醫院脊柱微創技術處于省內先進水平,所帶領的科研團隊系統開展骨科疑難疾病(股骨頭壞死、骨折不愈合、脊髓損傷、骨腫瘤等)的細胞生物治療,目前該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國際上最早開展脊柱腫瘤、四肢骨腫瘤放射性碘125粒子內照射聯合高粘度骨水泥,該治療無需開放手術,副作用小、療效好、可顯著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提高骨腫癌患者生存質量。
專家門診:周一全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