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近日,徐州市腫瘤醫院,24歲的小李被確診為胃癌。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主任張躍都為這個年輕的姑娘感到惋惜。張主任稱,不規律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會增加患胃癌風險,目前19歲至35歲人群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并特別提醒,三餐要規律,少吃辛辣、腌制食品,有胃病的人最好每年做次檢查。
全世界胃癌患者中,一半來自中國。我國每年新增46萬胃癌患者,每年30萬人死于胃癌,平均每2分鐘,就有一人死于胃癌。2010至2015年,中國胃癌發病率將以每年1.6%的幅度攀升。
這無疑給我國的胃癌防治工作帶來更大的挑戰。4月15日起,好消息傳來,“徐州市2014年度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正式啟動,免費為5萬居民篩查肺癌、乳腺癌、上消化道腫瘤、肝癌、結直腸癌5種高發癌癥,并最終選擇1萬名高危人群進行評估診斷。徐州市腫瘤醫院,被市衛生局確定為該項目唯一的人群臨床篩查和登記定點機構。
“早期胃癌患者治療后5年生存率達90%以上,而晚期患者為10%左右。”張躍說,患有胃潰瘍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疾病的人群,40歲以后應常規接受胃鏡篩查。
長期有“飽腹感” 當心是胃癌早期
胃癌這個“癌老大”是中老年腫瘤疾病中的一大殺手。胃癌的早期癥狀若伴有上腹部疼痛,且能排除肝炎的,更應引起警惕。
近日,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接連為6名老人做完了晚期胃癌的切除手術,年齡最大的有83歲,最小的75歲,這幾名老人都是在胃癌晚期才被發現,手術難度大,他們無一例外在胃癌早期被家人和自己戴上胃炎、潰瘍病、消化不良的帽子,錯過了治療胃癌的最佳時機。
張躍介紹,早期胃癌患者80%沒有癥狀,少數患者即使有癥狀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癥狀,如食欲不振、腹部不適等。這些癥狀極易同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相混淆。約有1/4患者的疼痛規律與消化性潰瘍相同,而老年人痛覺遲鈍,胃癌的早期癥狀多表現為腹脹。
胃鏡檢查可發現98%的早期胃癌
要想早期發現胃癌,張躍指出,最有效的就是做胃鏡檢查,98%的早期胃癌可以通過胃鏡檢查發現,而B超只有到了中晚期才能發現。
采訪中,張躍一再強調,由于胃癌早期的癥狀和胃炎、胃潰瘍的癥狀沒有明顯區別,一旦出現嘔吐、消化道出血等時,絕大部分患者已經到了晚期,所以,當出現胃不舒服時,一定要有意識去做胃鏡。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更要警惕胃癌
由于每天接觸的都是胃癌患者,張躍遇到的家族性胃癌患者也很多。在他的患者中,有一對父女同患胃癌,父親因胃癌在腫瘤醫院手術治療,在醫院陪護的女兒在與張躍的閑聊中說到自己也經常會胃不舒服,張躍便建議她去做胃鏡,不幸的是,女兒果然也患上了胃癌。
“十人九胃病的傳統觀念,使得很多老百姓并不把胃病當回事,也因此很多人發現胃癌時已經到了中晚期。”張躍說。
胃癌來時靜悄悄,需警惕誤區
誤區一:胃癌是老年病
“還記得去年公司體檢,所有指標都正常,還美了一陣子,沒想到不到一年就發生這樣的事,而且還是在覺得最不可能的胃,住院的這兩星期才體會到健康是多么重要。所以,朋友們,請善待你們的身體,它很重要,沒有它就沒有一切。”
這是28歲女白領小楊發出的一條微博。她于今年4月病逝,胃癌又奪去一個年輕的生命。
專家:胃癌離年輕人并不“遙遠”
“傳統觀點認為胃癌多見中老年人,青壯年少見。”張躍指出,其實不然,胃癌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在15歲以前極少發病,15歲以后逐漸上升,35歲以后幾乎成倍增長,至65至80歲達到高峰。國際上年齡小于30歲的胃癌患者占胃癌患者總數的2%左右,而在我國,這個數字高達7.6%。
張主任說,胃癌的發病年齡逐漸趨近年輕化跟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是分不開的,例如生活飲食不規律、工作和心理壓力過大、忽視輕微的胃部不適等等。
誤區二:胃病是多年的老毛病,自己吃點藥就可以了
“早期胃癌患者80%沒有癥狀,少數有癥狀也是些非典型癥狀,極易同一些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相混淆。”張主任說,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地根據既往經驗和癥狀來判斷自己的疾病,自行買藥解決,這是非常不科學的,極有可能干擾胃癌的早期診斷。
專家:出現如下癥狀要當心了
張主任介紹,80%以上的患者,出現上腹部疼痛。約1/3患者出現胃部悶脹、上腹不適、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1/3的患者雖沒有明顯消化系統癥狀,但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消瘦和疲倦無力。部分患者表現為泛酸、燒心、惡心、嘔吐、噯氣或黑大便等癥狀。
誤區三:胃鏡檢查非常痛苦
“胃鏡沒有想象那么痛苦,隨著器械和技術的改進,特別是無痛胃鏡檢測的普及,無痛苦地完成胃鏡檢查成為可能。”張主任指出。
一般熟練醫生在3-5分鐘內即可完成胃鏡檢查(包括拍照、取活檢等操作),遇到復雜患者也極少超過10分鐘。因而多數患者是可以承受的。胃鏡檢查一般不會產生疼痛,主要不適是惡心和感覺到呼不出氣。
胃癌的危、防、查、治
沒有早期癥狀,手術切除率低,惡性程度高……長久以來,胃癌因為這些特點而高居我國癌癥死亡人數第二位,很多患者被診斷為胃癌的時候已經失去了早期治療的機會。張躍提醒,40歲以上的男性(嗜煙酒者應放寬到35歲)稍有上腹部不適,就應予篩查,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目的。
危:看看哪些人屬于胃癌的高危人群
我國是僅次于日本的胃癌高發地區。張主任特別指出,下列人群屬于胃癌的高危人群,應定期體檢。有不良飲食習慣者,比如嗜煙酒、飲食不規律、吃飯速度快、牙齒脫落、吃霉變食物、食物過熱、吃酸泡或腌制食品等造成的長期機械性和化學性刺激;患有慢性胃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潰瘍等)及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有腫瘤家族史及職業暴露于放射線、某些金屬、有機溶劑、粉塵等均增加患胃癌的危險性;40歲以上男性人群,主要與男性的生活習慣有關。
防:飲食壞習慣讓胃很受傷
“預防胃癌,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飲食定時定量,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張主任說,要少吃高鹽食物,煙熏或者腌制食品,包括咸菜、火腿、臘腸、咸魚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吃富含大蒜的食物,常吃豆腐、喝豆漿,服用維甲酸類化合物、補充維生素可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
此外,還應固定吃飯時間,細嚼慢咽,戒煙少酒,保持樂觀心情;及時治療各種胃部疾病;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提高自查意識,如出現反酸、噯氣上、腹不適、疼痛等癥狀盡早到醫院檢查。
查:高危人群須每年篩查一次胃癌
張主任提醒,如果有感覺胃部不適或疼痛、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等問題,最好查胃鏡,這是確診胃癌的必須檢查手段。其他的診斷方式還包括影像學檢查(如CT、核磁、鋇餐等)、實驗室檢查等。
對有慢性萎縮性胃炎、40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以及慢性胃潰瘍、胃息肉、萎縮性胃炎等患者,每年做一次隨訪體檢,以早期發現胃癌。
“胃鏡檢查是胃癌的首選檢查手段,準確性高,與活檢聯合應用其診斷準確率可達97%,極少漏診。”張主任建議高危人群每年檢查一次,非高危人群每3年檢查一次。無法耐受胃鏡檢查者,可選擇X線鋇餐造影檢查。
治:以手術為主綜合治療
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是胃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對于早期胃癌可選擇包括內鏡粘膜下剝脫術(ESD)、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等微創手術治療;對于進展期胃癌患者應行標準胃癌根治術(D2術),并可配合術前、術后化療;無法手術的晚期患者可采取化療、生物、靶向、中藥等治療。
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達95%以上,但中晚期患者的預后不佳,Ⅲ期5年生存率為30%左右,Ⅳ期5年生存率不足10%。
推薦專家
徐州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主任,南京醫科大學兼職副教授,中國抗癌協會臨床協作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乳腺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多年來,一直從事普外科工作及普外腫瘤的臨床研究和治療,擅長胃腸、甲狀腺、及肝膽胰疾病的外科診治,結直腸癌、胃癌、肝膽腫瘤、胰腺癌及甲狀腺腫瘤的外科治療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特別是在膽囊結石、胃癌、結直腸癌及肝癌的手術實踐和臨床科研上有較深研究,在腫瘤的微創治療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專家門診時間:周二、五全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