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資訊:6月23日上午7時19分,市一院急診醫學科接診一位宿州在來徐下高速時,突發心臟驟停的女性患者。“患者在入院時心臟已停止跳動,處于無意識狀態,通過快速預判,診斷患者為心臟驟停,我科值班醫護迅速展開搶救。”急診醫學科主任張良回憶道。立即行心肺復蘇、氣管插管、建立靜脈通路、深靜脈穿刺置管、電除顫、血管活性藥物應用等一系列搶救措施,10分鐘后,病人心跳恢復。
9時25分,另一位來院就診女性患者突發心跳呼吸驟停,被送入急診搶救室。“正準備給新送來的心跳呼吸驟停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剛剛經歷第一輪搶救、嚴密觀察約1小時后的第一位復蘇成功的女性患者再次室顫且反復發作。”在急診醫學科工作10年的主治醫師,孕7個多月的韓燕講述著兩場驚心動魄、接踵而至的急救經歷。
在急診醫學科主任張良、護士長戴茜、副護士長譚飛龍的緊急調度下,啟動急救應急預案。醫護人員分成兩組投入這兩場突如其來的搶救中,其中包括正準備下夜班的孟杰、張威和在病房值守的莊天時、汪翔等急診醫護。“我在急診科工作近20年了,各種急危重癥、多發傷病患見過不少,兩個病床同時實施心肺復蘇急救的情況并不多見。”張良表示。經過緊急救治,10時25分,兩位患者病情相繼穩定,恢復自主心律,進一步檢查后,轉入重癥醫學科進行后續治療。
提醒:猝死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
“猝死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其中80%的患者是心臟原因造成。心臟猶如一個泵,它將血液送到全身各個器官。一旦心臟驟停,全身器官都面臨枯竭死亡,因此,搶救必須爭分奪秒。”急診醫學科主任張良提醒,“心臟驟停一分鐘內,心肺復蘇成功率達90%,每延遲1分鐘施救,成功率就下降10%。心臟驟停10秒內,意識喪失;60秒內,呼吸暫停;3分鐘內,開始出現腦水腫;4-6分鐘內,大腦細胞不可逆損害;白金搶救10分鐘后,即便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也可能是植物狀態存活。”
發展:加強急危重癥救治體系建設
據介紹,市一院歷來注重對急危重癥救治的制度完善、流程規范和能力建設。每年全院范圍內按照急救應急預案,全員特別是急診醫學科等關鍵崗位人員聯合開展多次以“創傷急救能力提升”為目標的專業培訓和應急演練,對創傷急救有了更為系統的認知,透過一次次實戰演練,對診治復雜傷、車禍傷、爆震傷等典型案例更加胸有成竹。市一院也成為國家首批“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醫療機構”。
今年3月,徐州市航空醫療應急救援演練暨簽約儀式在該院舉行,市一院聯合市衛健委和上海和利通航為淮海經濟區域民眾開辟了一條全新空中生命救援綠色通道,豐富急救形式,拓寬急救邊界。6月,市一院本年度創傷急救提升季啟動,11期急診創傷培訓和演練計劃,將促進醫院創傷救治體系的完善。
理念:精準研判、快速啟動、爭分奪秒、贏在當下
急診醫學科奮戰在搶救生命第一線,是24小時‘不打烊’的科室,和死神賽跑,與病魔戰斗,難度高、時間緊、任務重,對急診醫護的急診急救技術有較高的要求。每一位急診人時刻警醒,不敢有一絲懈怠。“科內每周嚴格執行業務學習,全體急診人共同研學、討論前沿理論和最新指南,結合日常工作中的難點、重點,秉持‘精準研判、快速啟動、爭分奪秒、贏在當下’的急救理念,不斷精進核心技術、拓寬服務范圍、提升急救效度。”張良強調。
據了解,上世紀60年代,江蘇省衛生廳批準成立徐州市救護站就設在該院,80年代遷出,醫院重新組建急診醫學科,是徐州市急診醫學重點專科,國家級急診專科醫聯體理事單位。作為全市成立最早的急診專業臨床科室,現已發展成為融合院前急救、急診搶救室、急診病房、EICU為一體的急診醫學中心。為完善急救體系建設,順應醫院高質量發展需求,急診聯合相關科室創建了三個中心和兩個綠色救治通道,即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急性消化道出血救治綠色通道、急性中毒綠色通道。承擔著徐州市及淮海經濟區急危重癥醫療搶救任務。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